爸爸因癌症去世,四川小伙辞掉高薪工作,回到农村陪伴残障母亲 要说现在年轻人面临的难事儿,真不少。有人为找工作发愁,有人为房子犯难,可要是让你选,一个月挣一两万,但一年到头见不着爹妈,你干不干? 四川眉山有个36岁的小伙子郭小飞,用自个儿的经历,给了这个问题一个答案。 2022年5月,郭小飞正在广东的工地上搬砖,手机突然响了。 是妹妹打来的,声音带着哭腔:“哥,爸查出来癌症了。”这几个字像晴天霹雳,把他砸懵了。他连夜买了高铁票,一路往家赶。 郭小飞父亲郭老汉是个命苦却硬气的人。1958年出生,9岁就没了爹妈,靠吃百家饭长大。 29岁那年,经人介绍娶了邻村的郭婶,那姑娘17岁,3岁时发高烧落下了小儿麻痹,手脚不利索,脑子也不太灵光。 郭老汉没嫌人家,说“只要人实在,穷点怕啥”,就这么把媳妇娶回了家。 婚后的日子,苦得像黄连。郭老汉天不亮就出门干活,砌墙、打井啥重活都抢着干;郭婶在家,他手把手教着洗衣做饭,从煮稀饭到炒家常菜,一点一点学。 后来有了郭小飞和妹妹,郭婶像换了个人,虽然手脚慢,可总想着帮丈夫分担。郭老汉常说:“娃们只管读书,爹就是卖血也得供你们。”这话不是吹,他把挣的钱全往家寄,自己省吃俭用。 郭小飞初中没毕业2006年去当兵,五年部队生活把他磨得结实。 退伍后,他看着老家的土坯房变成砖瓦房,可爹妈的头发越来越白,心里不是滋味。“得出去挣钱,让爹妈过上好日子。”他想着,一头扎进广东的工地。 夏天顶着大太阳,汗水浸透衣裳;冬天寒风刮得人脸疼,可他咬牙坚持。工友们说他是“拼命三郎”,他就笑:“多挣点,爹妈就能多享两天福。” 2022年5月,妹妹的电话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郭小飞赶回老家时,父亲已经瘦得只剩一把骨头,体重才70来斤。 他蹲在床前,握着父亲的手直发抖:“爸,我错了,我不该光挣钱,该多陪您……”父亲没多说话,只是拉着他的手,目光里全是愧疚。 郭小飞带着父亲去了成都华西医院,可检查结果像盆冷水,癌症晚期,全身扩散。医生说:“回家吧,让老人吃点好的,做点让他开心的事吧!” 郭小飞不信,求医生、下跪,可终究没留住父亲。 父亲走后,郭小飞把全部心思放在母亲身上。郭婶受刺激后精神恍惚,整天坐着不说话。 郭小飞辞了工地的工作,留在村里陪母亲。他带母亲去赶集,给她做爱吃的回锅肉;陪母亲晒太阳,给她讲小时候的事。慢慢的,郭婶脸上有了笑容,话也多了。 可留在村里不是长久之计。郭小飞36岁了,还没成家;母亲一天天老,得花钱买药。 他试着开了家小吃店,半年就赔光积蓄;又回工地,可心总在母亲身上,干俩月就回了村。村里人开始议论:“大男人不出去闯,在家围着妈转,没出息。” 郭小飞心里憋屈,却没放弃。朋友给他出主意:“拍点你和妈的日常发网上,说不定有人看。”他试着学剪辑、写文案,把给母亲做饭、赶集、聊天的小事拍成视频。 没想到,这条视频火了,点赞过万。后来他发了条4分钟的长视频,讲父亲的一生、母亲的艰辛,还有自己的选择。 评论区炸了:“这才是真孝顺!”“看哭了,老爷子太不容易!”“小飞,你妈有你这样的儿子,值了!” 现在郭小飞有了稳定收入,县城一家装修公司聘他拍宣传视频,每月3000块。 他的账号没接广告、没带货,只记录和母亲的日常。 2025年1月,他发了条过年的视频:妹妹妹夫带着孙子孙女回来,院子里收拾得干干净净,郭婶早把床铺好,一家人围坐着吃团圆饭,笑得眼睛都眯成缝。 郭小飞现在还是单身。有人说他“傻”,放着高薪不要;也有人说他“伟大”,用行动诠释了啥叫“孝”。可在郭小飞心里,最珍贵的不是钱,是母亲的笑容,是能陪在她身边的日子。 有人说,孝顺分两种:一种是“养口体”,让父母吃饱穿暖;一种是“养心智”,让父母心里踏实。 郭小飞选的,是后者。他或许没挣到大钱,可他用陪伴,给了母亲最珍贵的礼物。这份情,比金子还重。 作者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
妈妈身患绝症,儿子儿媳到处旅游,妈妈去世,去办房产过户时傻眼了。妈妈60多岁,
【2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