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四野官兵刚登陆海南岛,就看到了前来接应的琼崖纵队战士们,这群在海南岛坚守了23年的战士,还穿着那到处都是补丁的红军军装! 把时间拉回1926年,国民革命军南征部队渡海到海南,中共琼崖地委跟着成立,冯平、王文明这些党员走村串户,带着党团员帮农民跟地主争权益,还拉起了农民自卫军。 谁料1927年蒋介石搞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海口也发生四二二政变。 跟着南昌起义和八七会议的精神传来,特委决定搞全琼武装总暴动。 1927年9月23日,椰子寨战斗打响第一枪,这成了琼崖革命军的生日,可惜杨善集在战斗中牺牲了。 之后革命军打下陵水、万宁等县城,建了红色根据地,党员涨到1.7万多人,队伍也改成琼崖工农红军,有1400多人。 国民党慌了,1928年派第十一军第十师来围剿,红军没经验、装备差,打得很惨,总司令冯平牺牲,苏区几乎丢光,最后只剩130多人。 王文明带着这些人转移到母瑞山,靠着山高林密站住脚,可1930年他生病去世,临终前还嘱咐“保住火种”,琼崖革命又掉回低谷。 这时候26岁的冯白驹接了特委书记的担子,他先拢住剩下的人,再乔装成商人去上海找党中央汇报。 见到周总理后,总理肯定了他们抓红军、建根据地的做法,还叮嘱“一定要靠老百姓”。 冯白驹记着这话回来,1930年就把红军独立团扩成独立师,母瑞山周围又成了新苏区。 到1931年底,红军建了6个苏维埃政权,根据地有100多万人,队伍发展到2000多人,连女子军特务连(红色娘子军)都成立了。 1932年国民党又派陈汉光带三千多人来围剿,红军打了五个月,最后只剩26人。 他们在母瑞山躲了八个月,没粮吃就挖野菜,冷了就裹芭蕉叶,生病没药就硬扛,后来趁敌人放松警惕突围,到了冯白驹老家琼山县长泰村。 老乡们拿出红薯玉米招待,还帮着放哨,冯白驹感慨“不是山藏人,而是人藏人”,靠着老乡支持,1936年他们又重建了工农红军游击队司令部。 1939年日军打进海南,琼崖红军改成抗日独立大队,冯白驹带着队伍在潭口打响琼崖抗日第一枪。 那时候没好武器,就靠熟悉地形打游击,日军来了就打几枪跑,走了又出来袭扰。 1942年日军想把海南变成“太平洋航空母舰”,开始大规模“扫荡”,独立大队就用夜袭战、麻雀战周旋。 同年9月18日,二支队得到消息:日军每天有两辆车往返文昌和海口,每车十多人带机枪。 支队长符振中、副支队长覃威派侦察兵摸清路线,选了竹崀桥设伏,9月17日晚,300多战士凌晨就到了阵地,等到傍晚才听见汽车声,哨兵比划“来了8辆”,比预想多6辆。 覃威当机立断:3个中队打前两辆车,1个中队卡后面6辆,速战速决。 前两辆车进伏击圈后,战士们突然开枪,没一会儿就解决了;第三辆车被打坏在桥上,后面的车动不了,大伙趁天黑缴了武器撤了。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派第46军来清剿,琼崖纵队决定建五指山根据地,这里易守难攻还产粮,黎族、苗族同胞早恨透国民党,1943年黎族首领王国兴还搞过白沙起义。 1947年纵队正式定名,之后打下保亭、乐东,把白沙、保亭、乐东解放区连成片,成了“海南的西柏坡”。 1950年毛主席下令解放海南,四野十多万人在雷州半岛准备,国民党薛岳带着十万人建了“伯陵防线”,号称“东方马奇诺防线”。 琼崖纵队接到接应命令,马上行动:跟敌人抢粮食,老乡们留了种子就把余粮贡献出来,自己吃杂粮; 国民党封港,就挨家找船工,凑了170多艘木船、400多个船工送雷州半岛;还派30多干部潜渡送情报,告诉四野敌人岗哨、海水涨落潮情况。 3月5日,四野先锋营799人渡海,琼崖纵队接应部队早到了丰猛村,打跑海边敌人,两边合力完成会师。 后来加强团登陆,临高接应部队故意跟敌人周旋,帮澄迈的四野大部队打掩护。 4月16日大部队渡海,走到海峡中间遇国民党军舰,木船对军舰,战士们用土炮、手榴弹硬拼,居然把军舰打跑了,创造了木船胜军舰的奇迹。 登陆后,纵队带着四野熟悉地形,一起攻打美台、加来,打得敌人节节败退,薛岳见状坐飞机逃跑,4月23日海口解放,5月1日全海南解放。 后来琼崖纵队改成海南军区,继续守护这片土地。 回头看琼崖纵队这23年,没外援、没好武器,却在孤岛上守住了革命火种,靠的是“红旗不倒”的信仰。 现在海南纪念馆里,还摆着当年的锄头、芭蕉叶,老人给孩子讲红色娘子军、竹崀桥的故事,这些精神一直传着。
1950年,四野官兵刚登陆海南岛,就看到了前来接应的琼崖纵队战士们,这群在海南岛
断代史鉴
2025-08-31 00:08:48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