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在明还在为“不参加阅兵”找借口时,我们中方,突然干了一件让他后背发凉的事。我们派人,绕过了他这个现任总统,直接去祭奠了当年力排众议、和我们建交的韩国前总统卢泰愚。这一招“敲山震虎”,等于是在当着全世界的面,指着李在明的鼻子说:你不配,看看你前辈是怎么做事的! 大家怎么看,一起评论区唠唠! 就在中国胜利日九三阅兵前夕,韩国总统李在明先是以“日程冲突”为由推脱阅兵邀请,随后又把出访美日的行程都安排在9月3日之前,这态度简直不要太明显。 正当李在明还在为“不参加”找各种理由时,中方突然来了一招漂亮的“回马枪”。 咱们干了个啥事呢?其实是直接派大使绕过现任总统,跑去祭奠了33年前力排众议、推动中韩建交的前总统卢泰愚。 这一手可谓高明,不仅让李在明措手不及,也在韩国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 想想看,当年韩国刚从军政府时代走出来,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卢泰愚却顶着巨大压力,毅然决定和中国建交。 从数字上看,这个决定给韩国带来了实打实的好处,建交初期两国贸易额才几十亿美元,现在已经飙升到几千亿美元。 光是今年,中韩之间的航班就达到4.5万多架次,来往人员超过572万,其中中国游客赴韩就有212万。 这一对比实在令人唏嘘,要知道,当年卢泰愚面对的是冷战余威未消的国际环境,国内反对声音不断,美国盟友的压力山大,可他就是认准了和中国建交这条路。 因为他懂得,地缘相近的两个国家,迟早要打开这扇大门。 反观李在明,面对的国际环境已经开放了许多,可在关键时刻却显得畏首畏尾。 一会儿搞点对中国游客免签的小恩小惠,一会儿又在安全问题上向美国靠拢,这种摇摆不定的态度,着实让人看不懂。 而这次中方“祭奠卢泰愚”的妙棋,时机选得恰到好处,既不失外交礼节,又在关键时刻给了李在明当头一棒。 这一招“敲山震虎”,可谓点到即止,寓意深远。 表面上是去祭奠一位为中韩关系做出重要贡献的前总统,实际上却在用历史照亮现实,让李在明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政治智慧。 事实上,卢泰愚当年的选择已经被历史证明是无比正确的。 韩国的汽车、电子产品、化妆品在中国市场上大获成功,无数韩企从中获得丰厚利润,这些成果,都是从他当年那个果断决定开始的。 更让人感慨的是,卢泰愚的儿子卢载宪曾经透露,他们家族祖上就住在山东,两国近得“早晨鸡叫都能听见”。 正是这种天然的亲近感,让卢泰愚坚信中韩建交是必由之路,他不仅自己推动这事,还主动向西方国家解释中国的文化传统。 而今的李在明倒好,整天琢磨着怎么在中美之间玩平衡,参加个阅兵都要顾虑美国脸色,生怕一不小心就得罪了“老大哥”。 这种做法,跟当年卢泰愚的魄力比起来,真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中方这次选在李在明推脱阅兵邀请后去祭奠卢泰愚,时机拿捏得恰到好处,不点名道姓地批评,但所有人都懂这是在说什么;不搞激烈对抗,但立场和态度摆得明明白白。 这种外交智慧,堪称教科书级别的示范,用一次低调的祭奠,既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又传递出对现实的不满,还给未来留下了回旋的空间,这打得是李在明措手不及,却也给他留了台阶下。 说到底,这场祭奠不仅仅是在缅怀一位历史人物,更是在提醒某些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靠的是战略眼光和政治勇气,而不是那些短视的政治算计。 这一课,不知李在明能不能学会。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踊跃留言!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后点赞关注,谢谢!
金正恩还没抵华,9国高层拒参阅兵,中方送出一句话,信号不简单。金正恩还没有抵达我
【10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