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 有些人认为,​ 最遗憾的是冯白驹。​ 其实,冯白驹不授军衔

海边观潮客 2025-08-30 14:29:32

1955 年授衔,​ 有些人认为,​ 最遗憾的是冯白驹。​ 其实,冯白驹不授军衔,才是最好的,因为,他资历太深了,他是第一批的党员。​ 这种资历的,如果授衔,最低也要给上将。​ 但是,冯白驹的琼崖纵队编制又太小,下面的总队长资历都太浅,都是抗战时期加入的。​ 战功算不上突出。​ 要知道 1955 年授衔可不是随便给个称号,得兼顾资历、战功还有所属部队的规模,这些都得掰扯清楚。就说冯白驹,早在上世纪 20 年代就入了党,跟着组织在海南闹革命,论资历,跟不少后来的开国上将比都不差啥。要是真给他授了上将,那他手下琼崖纵队的那些干部该怎么安排?​ 琼崖纵队那会儿就那么点人,下面的总队长大多是抗战时才参军,论年头比冯白驹差了快二十年,战功也没打出啥全国都知名的大仗。要是冯白驹成了上将,他手下这些人最多能评个校官,甚至尉官,到时候上下级之间军衔差得太悬殊,工作起来都不方便。士兵看长官,有时候也会下意识瞅军衔,差太多容易让人觉得不般配,反而影响队伍里的凝聚力。​ 还有人觉得不授衔对冯白驹不公平,可换个角度想,授衔不只是看个人本事,还得顾全大局。当时全国那么多部队,每个军区、每个兵种都得有合理的军衔配置,不能因为某个人资历老就打破平衡。要是因为冯白驹坏了规矩,其他部队里资历和部队规模不匹配的情况该怎么处理?到时候大家都争着要高军衔,反而会乱了套。​ 再说冯白驹本人,后来他去了地方工作,担任海南行政区的领导,没军衔也不影响他为老百姓做事。比起一个军衔称号,能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作用,其实更实在。有些人只盯着军衔看,觉得没评上高军衔就是遗憾,却没琢磨透授衔背后要考虑的全局问题 —— 有时候 “不授”,反倒是最合理的选择,既保住了个人的体面,也维护了整体的公平。​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72

猜你喜欢

海边观潮客

海边观潮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