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38年,满清军队杀死了明朝一品大员家中47口,这位一品大员临终前发誓:后

万物知识局 2025-08-30 10:14:30

公元1638年,满清军队杀死了明朝一品大员家中47口,这位一品大员临终前发誓:后代若还有一个子孙,一定会使大清灭亡!

主要信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人物传》:卷5|;中华网历史专栏——崇祯帝誉其为“汉则孔明,唐则裴度”,关宁锦防线坚守二十年)

明朝末年,名将孙承宗在抵抗清军入侵时壮烈殉国,不久后明朝也走向灭亡。

令人感慨的是,将近三百年后,孙家的后代孙岳却成为推翻清朝的关键人物之一。

这段历史仿佛一个轮回,讲述着家国命运的交织与变迁。

孙承宗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为官勤勉,能力出众,很快得到朝廷重用。

万历四十三年,发生了一起震惊朝野的事件。

一名叫张差的平民闯入紫禁城,打伤太监,意图行刺太子。

此事牵扯到后宫争斗,满朝文武不知所措。

孙承宗审时度势,建议追究直接责任者但不宜扩大调查,这个处理方案得到采纳,最终风波平息,显示出他卓越的政治智慧。

明熹宗即位后,孙承宗深受赏识,被任命为皇帝讲官。

他讲学深入浅出,皇帝常感“心开”,对他越发信任。

后来后金军队入侵辽东,明军节节败退。

危难之际,孙承宗主动请缨,出任兵部尚书。

他到任后整顿防务,开发屯田,选拔将领,很快扭转战局。

他亲自巡视山海关,指挥明军收复大量失地,同时鼓励百姓垦荒生产,四年间开垦良田五千顷,每年增收五十万两,深受军民爱戴。

经过他的苦心经营,辽东防线固若金汤,明军从被动转为主动,孙承宗因此被誉为“明末第一将”。

然而明朝气数已尽,朝廷内部党争激烈。

宦官魏忠贤企图拉拢孙承宗,遭拒绝后怀恨在心。

后来魏忠贤专权,迫害忠良,孙承宗计划以祝寿为名入京清君侧,不料计划泄露。

魏忠贤先发制人,向皇帝进谗言,皇帝听信谗言,阻止孙承宗入京。

孙承宗壮志未酬,心灰意冷之下辞官归乡。

孙承宗去职后,辽东防务日渐松懈,清军趁机大举进攻。

崇祯皇帝即位后,重新启用孙承宗抵御清军。

尽管孙承宗竭力支撑危局,但明朝积重难返,最终难以挽回败局。

年事已高的孙承宗告病还乡。

1638年,清军进攻他的家乡高阳,这位七旬老将率领全城军民奋起抵抗,最终城破殉国。

他的子孙亲属四十七人同时遇难,几乎满门忠烈。

崇祯皇帝闻讯悲痛不已,感叹大明失去栋梁。

关于孙承宗的历史评价存在一些争议。

有人认为他在辽东大量筑城,耗费国力,加速了明朝灭亡。

但纵观明末局势,朝廷腐败积重难返,孙承宗的防守策略实际上为明朝延续了国祚。

虽然他并非完美的军事家,但无疑是忠贞不贰的爱国将领。

清朝建立后,孙家后人大多遭迫害,但仍有血脉存续。

孙承宗的第十世孙孙岳出生于高阳,自幼聪颖,考中秀才。

可是面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他毅然放弃科举之路,投身反清革命。

1902年,他因失手打死地痞而避难五台山出家为僧。

1904年,他听说保定武备学堂招生,竟身着僧袍前往应试,被顺利录取。

在此期间,他结识了冯玉祥,两人志同道合,成为革命战友。

孙岳毕业后在北洋军队中任职,但暗中加入同盟会,积极筹备反清起义。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参与策划北方起义,事泄后南下投奔革命党,受到孙中山重用,担任重要军职。

1912年清帝退位后,孙岳继续为革命事业奋斗。

1924年,他与冯玉祥等人发动北京政变,担任京畿警备副司令,控制北京城,最终将溥仪等清室成员驱逐出紫禁城,彻底终结了清朝统治。

因功勋卓著,孙岳被任命为国民军副司令兼第三军军长,继续致力于国家统一事业,直至1928年病逝。

历史往往呈现出惊人的循环。

明朝和清朝都曾创造过辉煌盛世,却都因内忧外患而灭亡。

孙承宗为保卫明朝而殉国,他的后代孙岳却成为推翻清朝的重要人物。

这段跨越三百年的历史轮回,不仅是一个家族的传奇,更是一个国家兴衰的缩影。

历史就是这样循环往复,每个朝代都在演绎着相似而又不同的故事。

0 阅读:72

评论列表

人生在世

人生在世

2
2025-08-30 11:17

抵抗驱逐异族入侵的都是民族英雄。

猜你喜欢

万物知识局

万物知识局

每天一个小科普,了解更多新知识 归之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