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国军排长带队投诚,谁知,当他来到登记处时,文书却是大惊:“张定元,怎么是你,你不是在2年前就牺牲了吗?”
那年的一个清晨,华东野战军某部登记处来了支投诚的国军小队。
带队排长递上证件时,负责登记的文书突然瞪大眼睛,手中的笔惊的掉在桌上。
眼前说自己叫张定元的国军军官,档案里分明记录着两年前就牺牲在建阳县烈士陵园。
时间倒回1946年李堡战役,华东五分区部队遭遇敌军重兵围剿。
机枪手张定元为掩护战友转移,独自坚守阵地三小时。
战友们最后看见他时,军装前襟已被鲜血浸透,胸口三个弹孔还在冒血。
当时因为战事紧,张丁元一把推开准备带自己走的战士,生怕因为自己耽误他们。
当时谁都以为他牺牲了,战场记录员在硝烟中草草确认"阵亡",建阳县很快将他的名字刻上烈士墙。
就连他的家里都收到了阵亡通知书,以及八十斤小米的抚恤粮。
然而,却无人知晓那个暴雨夜,昏迷的张定元被雨水浇醒。
他拖着露出肋骨的伤口,靠十指抠着泥地爬出三百多米。
同乡郎中陈大椿采药时发现草丛里的他,冒险用竹篓把他背回地窖。
没有麻药的手术持续整夜,取出的弹头看的令人揪心。
国民党清乡队搜查时,陈家便把他藏在地瓜窖,当伤口感染时,还是靠着土方草药躲过了感染危机。
伤愈后的张定元被迫换上国军制服,他悄悄打听过老部队,得知自己被追认为烈士后,索性将错就错用化名潜伏。
直到1948年战场起义,才揭开真相,登记处老兵翻出泛黄的花名册,1946年9月17日阵亡名单第三行,张定元的名字后还画着颗五角星。
部重新核实情况时,张定元从贴胸口袋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染血的党证和五分区臂章。
他说这两年每次想归队,都怕被当成逃兵或特务。
有次差点被自己人击毙,幸亏遇到原部队的司务长认出他的声音。
有文化干事统计过,解放战争期间类似"复活"的案例至少有十七起,多是因战场误判或被俘后脱困。
张定元的情况特殊在阴差阳错获得双重身份,而这也为他后来从事敌后工作提供便利。
1950年剿匪时,他假借"阵亡将士"名义混入土匪窝,端掉三个情报站。
如今在建阳县志军事卷里,张定元的名字同时出现在烈士名录和英模榜上。
民政局档案室保存着两份截然相反的证明:泛黄的阵亡通知书盖着华东野战军红印,而1953年补发的革命军人证上,照片里那人胸前的勋章亮得晃眼。
信息来源:中共建阳县委党史研究室《华东五分区战史实录》 江苏省档案馆藏《苏中战役阵亡将士核查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