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世界上有3件事最愚蠢,一是把钱借出去,等别人主动还;二是闷头做事,等老板

小司聊情感 2025-08-29 05:59:36

刘震云:世界上有3件事最愚蠢,一是把钱借出去,等别人主动还;二是闷头做事,等老板主动提拔;三是使劲对别人好,坐等对方感恩戴德

刘震云这话说得太扎心了。

多少人活了大半辈子,才明白这个道理。

朋友圈里总有人抱怨,借出去的钱要不回来,关系都搞僵了。

就说上周末,我在小区楼下茶馆听俩大姐唠嗑。张姐抹着眼泪说,三年前她给发小凑了十万买房,当时对方拍着胸脯说“半年内肯定还”,结果到现在连个利息都没见着。张姐不好意思催,怕伤感情,可家里老人生病用钱时,发小倒反过来怪她“不够意思”——“不就欠你点钱吗,至于天天挂嘴边?”张姐现在逢人就说:“钱这东西,借出去是情分,不借是本分,但等你开口要的时候,情分早碎成渣了。”

我有个表舅更憋屈。他在工厂干了二十年,从学徒熬成技术骨干,每天最早到车间,最晚走,机器坏了随叫随到,连年夜饭都赶去修设备。去年部门要提主管,他以为肯定是自己,结果名额给了一个比他晚来五年的年轻人。后来才知道,那年轻人隔三差五给领导送土特产,周末还组局喝酒,而表舅连领导的生日都记不清。表舅现在退休了,逢人就说:“我把力气都搭在工作上,可领导又看不见,这算怎么回事?”

最让人唏嘘的是亲情里的“自我感动”。我同事小慧,从小到大对弟弟掏心掏肺。弟弟上大学,她每月省吃俭用寄生活费;弟弟结婚,她把攒了十年的存款全拿出来付首付;弟弟的孩子出生,她请了半年假去带娃,自己妈生病住院都没舍得请假。可上个月小慧找弟弟借五万应急,弟弟倒打一耙:“我当初帮你在老家找工作,你现在发达了,借点钱都不愿意?”小慧红着眼圈跟我说:“我图什么呀?我就想他过得好,可他倒觉得我欠他的。”

这些故事听着扎心,细想全是人性里的“等价交换”在作怪。我们总觉得“我对别人好,别人自然会对你好”“我踏踏实实做事,机会总会来找我”“钱借出去是信任,对方肯定会还”。可现实是,成年人的世界里,所有的关系都需要“显性规则”来维系——借钱要打借条、约定还款时间,职场要主动汇报成果、争取机会,对人好也要留三分清醒,别把付出当成绑架对方的筹码。

刘震云说的“愚蠢”,本质上是把“真心”当成了“筹码”,把“期待”当成了“必然”。就像你给别人递了一把刀,却怪别人用它伤了你——你明明可以选择不递,或者递的时候就说清楚“这刀是用来切菜的,不是捅人的”。

其实,真正的聪明人都懂“边界感”。借钱时写清借条,不是不信任,是对彼此的尊重;职场里主动沟通,不是讨好,是让努力被看见;对人好但留三分,不是自私,是给感情留退路。毕竟,人心不是储蓄罐,存进去的不一定都能取出来;感情不是数学题,付出了不一定等于回报。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27
小司聊情感

小司聊情感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