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媒体爆料:中方因针对美国商务部长发表的侮辱性言论,决定限制英伟达面向中国市场

寻川科技 2025-08-29 04:23:06

英国媒体爆料:中方因针对美国商务部长发表的侮辱性言论,决定限制英伟达面向中国市场推出的人工智能芯片销售。   今年7月,卢特尼克在一次采访中公开表示,美国不会向中国出售最好的芯片,连第二好、第三好的也只会提供有限供应,而且目的在于让中国开发者依赖美国技术生态,实现间接控制。   这样的表态,在国内引起了广泛不满。中方认为,这不仅是对中国的不尊重,也是一种技术霸权的表现。毕竟,芯片是高科技核心,如果依赖别人,国家的技术自主权就会受制。   针对这个情况,中国监管部门很快采取了行动。他们约谈了英伟达,要求解释H20芯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包括远程操控或数据窃取的“后门”。   与此同时,国内很多大型科技公司也收到了建议,暂停采购H20芯片。官方媒体直接指出,H20芯片“不安全、不先进、不环保”,公众和企业的信任危机随之升级。   可以说,这不仅是一场芯片交易的波动,更是国家战略和安全意识的体现。   说到H20芯片,它其实是专门为中国市场定制的低配版AI芯片。与英伟达的旗舰型号H100相比,H20的性能大幅缩水——FP16浮点算力只有H100的7.5%左右,核心数量减少了41%,基本上就是“缩水版”。   这款芯片的诞生,本身就是妥协的产物,目的是为了符合美国对华出口限制。   然而,即便是这样的芯片,美国在今年4月仍一度禁止出口,直到7月才放开,但条件是英伟达需要把在中国销售H20的部分收入上缴给美国政府。可以说,H20事件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政治和市场的复杂博弈。   随着卢特尼克的言论发出,中国企业和市场的反应更加迅速。很多企业主动或被动地暂停采购H20芯片,英伟达也被迫暂停芯片生产,并通知部分零部件供应商停止相关工序。   CEO黄仁勋表示,他们正与美国监管部门沟通,同时计划推出新型号、符合限制规定的低性能中国专用AI芯片。不过,因为带宽和封装设计受限,加上市场信任危机,这款新芯片的前景并不明朗。   更关键的是,H20事件反而成为中国半导体自主创新的催化剂。   国内AI芯片企业发展迅速,比如华为的昇腾910B芯片已经可以与英伟达的A100相媲美,寒武纪、海光等企业的芯片在很多场景下也开始替代进口产品。   数据显示,中国AI芯片的国产化使用率已经从去年的15%提升到现在的40%,在主要电信运营商的新采购合同中,国产芯片占比超过一半。美国限制出口的策略,反而让中国更快地推动了自主化进程。   除了芯片本身,中国在相关制造设备上也取得了突破。浙江大学余杭量子研究院研发的“羲之”电子束光刻机,精度高达0.6纳米,而且无需掩膜版,设计修改灵活、成本低。   虽然目前生产效率不高,但它为国内半导体研发和成熟制程芯片制造提供了重要自主选择。这意味着,中国在芯片上游设备领域也在逐步摆脱对外依赖,为长期自主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过去,人们可能只关注技术本身,但现在,战略考量和安全意识已经成为核心因素。芯片不只是计算能力的比拼,更是对国家战略资源、供应链安全、技术自主权的综合考验。   美国限制出口、意图通过技术霸权控制中国,而中国的反制措施,则体现了对技术主权的重视和自主创新的坚定决心。   实际上,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在某种程度上也加速了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多年来,美国希望通过各种出口限制,减缓中国高科技发展速度,但结果却是推动中国加快了自主研发和国产替代。   英伟达自己的CEO黄仁勋也曾多次表示,美国的出口管制策略实际上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为它促使中国更快地建立起完整的半导体供应链。   除了企业层面,国家层面也采取了严格措施。中国多部门发布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的总量调控办法,要求企业建立产品流向记录制度,县级以上政府加强监督检查。   这不仅巩固了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也显示出战略资源和技术自主之间的紧密联系。芯片安全、稀土资源、供应链管理,这三者相互关联,共同保障国家科技和经济安全。   未来,中美在芯片领域的竞争仍将继续。技术能力固然重要,但谁掌握供应链、谁能保障战略资源安全、谁能推动自主创新,可能才是最终决定胜负的关键。   中国在自主创新和产业链建设上的努力,正在重新塑造全球芯片产业的格局,也让世界看到,技术和战略是密不可分的。

0 阅读:2

猜你喜欢

寻川科技

寻川科技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