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网友只因说了句“我们中国人永远不会和日本人做真心朋友”的话,结果被骂惨。令他郁闷的是,日本人无视,骂他的全是国人。 他原本准备好迎接日本网友的炮火,甚至把翻译软件都打开了,结果呢,日本网友压根没注意到他这条动态,而他的评论区却被中国同胞的评论淹没了。 “精日”、“狭隘”、“给中国人丢脸”之类的标签一个个贴过来,骂得他晕头转向,而他的遭遇也不是孤例,这种“自己人较劲”的现象,背后藏着不少耐人寻味的故事。 有时候,中国人对“自己人”的言行特别敏感,尤其涉及对外形象时,这种敏感,其实和我们在历史经历中形成的民族自尊心密切相关。 历史上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这段历史使得许多中国人对日本相关问题格外关注,民族情绪也更容易被触动。 同时,国内舆论场复杂,各种声音都有,有些人可能觉得,批评“自己人”的“偏激”言论是在维护更理性、开放的对外形象,是在与国家倡导的文明、和谐等价值观保持一致。 日本网友的“无视”,也不全是没看见或不在乎,很多日本民众对中国的真实情况缺乏深入了解,一些看法可能被其国内媒体塑造。 日本媒体有时会放大中国网民的个别极端言论,或炒作某些争议事件,这些报道容易在日本民众中形成对中国片面甚至负面的印象,从而可能影响他们对普通中国网民言论的关注度和判断力。 文化差异和关注点不同也是原因,两国社会发展阶段、民众关心的话题存在差异,日本网友可能更关注其国内事务,或者对其他国际事件更感兴趣。 更重要的是,日本社会内部对其历史罪行的反思并不彻底,部分右翼势力甚至试图美化侵略历史。 这种对历史问题的模糊态度,可能使得一些日本民众对源自中国的批评声音采取回避或淡化处理的态度,而非直接面对和争论。 说“永远不会和日本人做真心朋友”这种话,带着情绪和绝对化色彩,但反过来,因为一句话就猛烈抨击同胞,同样显得急躁。 历史是根,不是枷锁,牢记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罪行,是捍卫正义与和平的前提。 但也要认识到,日本人民多数也是军国主义的受害者,将历史仇恨完全投射到当代日本民众身上,并不公平,理性爱国,不是盲目排外,也不是忘记历史,而是不忘过去的同时,理性看待当下,展望未来。 交流与理解是关键,中日两国文化交融千年,地理上一衣带水,民间交流是增进理解、消除误解的最好方式。 比如,中国乒乓球选手马龙与日本选手石川佳纯之间的友谊,就曾被视为体坛佳话,虽然最终可能因某些因素导致关系变化,但这种个人交往本身曾促进了两国球迷间的友好互动。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情绪的宣泄和对立的煽动,无论是来自中方还是日方,只会加深隔阂。 这件事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中日关系复杂性和国民心态的微妙,网友们的激烈反应,背后交织着历史记忆、民族情感、身份认同以及对国际形象的关切。 记住历史很重要,但未来的道路更需要智慧和开放的心态去开拓,真正的友谊,源于真诚的交流和相互的尊重,它超越国界,存在于一个个具体的个体之间。
九旬日本退伍老兵松本还想打中国?被问为何执着,他说了3个原因真让人觉得离谱!
【50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