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前,戈尔巴乔夫每个月能拿到4000卢布的退休金,几年后贬值到不足两美元,眼瞅着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他考虑到自己在西方国家还有点名气,于是带着孙子,一块儿到了“德国”。 苏联解体前,戈尔巴乔夫作为国家元首,退休后能拿到每月 4000 卢布的退休金。在当时的苏联,4000 卢布可不是小数目,足够支撑一个家庭过上体面的生活。那会儿,苏联普通工人月薪大概在 200 - 300 卢布,4000 卢布相当于普通工人十几年的工资总和,买一套市区的房子都绰绰有余,日常的衣食住行更是不用愁。 可谁也没料到,苏联解体后,卢布汇率一泻千里。短短几年时间,曾经坚挺的卢布变得一文不值,戈尔巴乔夫每月 4000 卢布的退休金,折算成美元后竟然不足两美元。 这是什么概念?在当时的国际市场上,两美元连一杯好点的咖啡都买不起,更别说维持正常的生活开支了。戈尔巴乔夫家里的积蓄也随着货币贬值大幅缩水,曾经的 “高收入” 群体,一下子陷入了生活困境,连基本的温饱都快成了问题。 眼瞅着日子实在过不下去,戈尔巴乔夫开始琢磨出路。他想到自己在西方国家还有点名气,毕竟曾是影响世界格局的人物,或许能在国外找到谋生的机会。而德国,与苏联有着不少历史渊源,当时德国经济发展稳定,对他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于是,戈尔巴乔夫做了一个决定 —— 带着孙子一起去德国。他没对外界过多透露具体原因,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为了改善生活。在德国,凭借着以往的知名度,他确实获得了一些机会。 比如参与一些历史相关的讲座,偶尔接受媒体采访,还为一些品牌拍摄过广告。这些工作带来的收入,虽然比不上他当国家元首时的待遇,但至少能让他和孙子的生活稳定下来,不用再为每天的吃饭问题发愁。 其实,当时和戈尔巴乔夫有类似遭遇的苏联前官员不在少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历了剧烈的经济动荡,通货膨胀严重,很多人的储蓄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有人选择留在国内艰难谋生,有人则像戈尔巴乔夫一样,利用自身的知名度或技能前往国外寻找新的生活。戈尔巴乔夫带着孙子赴德的举动,不仅是他个人生活的无奈选择,也从侧面反映出苏联解体后,一批前政要生活境遇的缩影。 如今再提起这段往事,人们更多看到的是时代变迁下个人命运的起伏。曾经手握大权的国家元首,因货币贬值陷入生活困境,最后远赴他国谋生,这样的经历确实令人唏嘘。而这段经历,也成为了那段特殊历史时期的一个小小注脚,被人们偶尔提及。
“外国人为啥能一眼看出中国人”,不行我要笑死在这个回答里了。
【2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