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3年的一天,王安石下朝回家。刚进屋发现床边坐着一个二十多岁的陌生女子,她羞答答地看着王安石,王安石吓了一跳。 这位女子原是下级军官的妻子,因丈夫押运军粮时遭遇翻船事故,需要巨额赔款而被迫卖身,王安石夫人吴氏在街市上遇见她,见其容貌清秀、举止得体,便私下出资将她买回府中,想给丈夫一个惊喜。 在北宋的社会环境下,官员纳妾本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甚至被视为身份地位的象征,朝中大臣几乎家家都有妾室,连皇帝也经常将宫女赐给有功的臣子,按照当时的社会习俗,王安石接受这份“礼物”完全合情合理。 然而王安石的反应出乎所有人意料,他不仅没有接受这位女子,反而当即决定让她重获自由,并免除了她家的全部债务,更让人意外的是他还额外资助银钱,帮助这位女子与其丈夫团聚,让这个因为意外而支离破碎的家庭得以重圆。 这件事在当时的京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许多官员私下议论,认为王安石过于迂腐,白白浪费了一个绝好的机会,但也有人对他的品格表示敬佩,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君子风范。 作为一位改革家,他在生活上也秉持着与众不同的原则,据史书记载,皇帝曾经想要赐给他两名宫女作为妾室,却被他婉言谢绝了,他的理由很简单:家中有妻子足矣,无需他人侍奉。 王安石的廉洁自律不仅体现在男女关系上,更贯穿于整个生活作风,有一次地方官员进献了一方价值千金的端砚,王安石看了看便退了回去,他的理由颇有哲理意味:这砚台纵然能涌出千担墨水,对我又有什么实际用处呢? 在日常出行方面,王安石也有着自己的坚持,他很少乘坐官轿,更愿意步行或骑马,有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人人生而平等,为何要让别人抬着自己走路?这种思想在等级森严的北宋社会中显得尤为特殊。 王安石对衣着打扮也毫不在意,经常穿着简朴的布衣上朝,同僚们私下称他为“布衣宰相”,有人认为这有损朝廷威仪,但王安石却认为华服美饰都是外在虚名,不值得过分追求。 与当时社会风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王安石终其一生只有一位妻子吴氏,从未纳妾,更不涉足风月场所,在那个妻妾成群被视为常态的时代,这种专一确实难能可贵。 吴氏去世后,王安石坚持鳏居了十多年,直到自己离世也没有再娶,朋友们多次劝他续弦,都被他拒绝了,他认为夫妻之情贵在真挚,岂能随意替换?这种对婚姻的忠诚和专一,在北宋官场中可谓凤毛麟角。 王安石的这些生活细节,与他著名的“三不足”精神遥相呼应——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他不仅在政治改革中敢于打破陈规,在个人生活中也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被世俗观念所束缚。 在推行变法时王安石同样表现出了不畏权贵、不惧非议的品格。他认为改革是为了国家富强、百姓安康,个人得失根本不值一提。 王安石的生活作风与他的改革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一个在私生活中都能严格自律、不为物欲所动的人,自然也会在政治上坚持原则、不受利益集团左右。 当然也有人认为王安石过于刻板,不近人情,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正是这种“不合时宜”的品格,让他在那个奢靡成风的时代显得格外珍贵,他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什么叫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信源:素以严谨固执著称的王安石,却骑着毛驴登上南京钟山,还写下平生最惬意的一首词. 腾讯网
朱小华神秘人物,与志姑姑的关系惊掉下巴,神乎其神?90年金太阳育婴房里朱小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