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走访596名肠癌患者,惊讶发现患肠癌的人,有7大共性 近年来,肠癌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在中老年群体中更为明显。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团队在走访了596名肠癌患者后,发现这些患者身上往往存在着一些相似的生活习惯和身体特征,这些共性或许能为人们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首先被提到的,是饮食习惯。多数患者长期偏爱高油、高盐、高糖的饮食,尤其爱吃烧烤、腌制食品和红肉。这些食物在高温加工或长期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亚硝胺、杂环胺等物质,而这些物质对肠道黏膜有潜在损伤作用。长期累积,便可能为肠癌埋下隐患。 不少患者回忆自己日常饮食时,都提到爱吃夜宵,常常一碗泡面配上烤串或啤酒。这样的搭配看似解馋,却在不知不觉中让肠道反复接触高盐、高油与刺激性物质。 尤其是一些人习惯重口味,几乎顿顿离不开辣椒和腌制小菜,时间久了,肠道受到的负担远超常人,而他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这种习惯的潜在风险。 其次是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研究发现,不少患者日常很少吃新鲜的蔬果,膳食纤维明显不足。纤维不仅能帮助维持肠道蠕动,还能稀释并排出部分致癌物,减少其在肠道停留的时间。缺乏膳食纤维,便容易造成便秘,增加肠道负担。 第三个共性与作息习惯有关。长期熬夜、缺乏规律睡眠,是不少患者的生活常态。人体在夜间需要通过良好的睡眠来完成修复,若长期打乱生物钟,免疫系统易受到影响,肠道黏膜修复能力下降,从而让肠道疾病有机可乘。 第四个现象是缺乏运动。研究显示,很多患者日常久坐,几乎没有规律的运动习惯。长期缺乏活动,不仅影响新陈代谢,还会让肠道蠕动减慢,造成废物排出不畅,这也是导致肠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第五点与情绪状态有关。部分患者长期处于压力大的环境中,焦虑、抑郁或情绪不稳定。心理压力会通过神经和激素途径影响免疫功能,进而间接影响肠道健康。情绪紧张还会加重消化系统负担,长期下去就可能带来隐患。 第六个共性涉及体重问题。许多患者存在超重或肥胖情况。肥胖不仅会增加代谢负担,还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和慢性炎症反应,而这些变化都可能增加肠癌的发生风险。腹部脂肪过多更容易影响肠道环境,加剧隐患。 最后,研究还发现部分患者家族中存在肠癌或其他消化道肿瘤的病史。这说明遗传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参与了疾病的发生。若家族中有类似病史,个人的风险就会显著上升,需要更早进行筛查和预防。 综上所述,饮食、作息、运动、情绪、体重以及遗传背景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构成了这些肠癌患者的“共性图谱”。 这些发现让人们认识到,肠癌并不是突然出现的疾病,而是长期生活习惯和身体状态共同作用的结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均衡饮食,积极运动,保持心态平稳,或许是预防肠癌的有效途径。
上海交大走访596名肠癌患者,惊讶发现患肠癌的人,有7大共性 近年来,肠癌的发
安恒远养护说
2025-08-27 17:20:47
0
阅读: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