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妻妾很多,为了管理这些妻妾,他设置了四大斡耳朵。“斡耳朵”的意思是“宫帐

西门大妈啊 2025-08-26 18:36:56

成吉思汗妻妾很多,为了管理这些妻妾,他设置了四大斡耳朵。“斡耳朵”的意思是“宫帐”“帐殿”,和英文horde(帐篷)是同一来源。当然成吉思汗的的“斡耳朵”可不是一个帐篷,一般是一群帐篷,妻妾居住在帐篷中,还有一系列的奴仆、牲畜、工匠、卫兵等等。斡耳朵为木框架,外套白毛毡,宽敞的蒙古包式宫帐。

有点像皇城,只不过是帐篷组成的。

在成吉思汗的后宫,高级嫔妃一律叫做“皇后”,前面要加上序数,来表示高低贵贱,低级嫔妃一律叫做“妃子”,反正都低级了也无所谓了。按照清代后宫的理解,“皇后”大概指的就是妃以上的高级嫔妃,“妃子”就是嫔、贵人、常在什么的,大致如此。

成吉思汗把自己排名前四的皇后分在四个斡耳朵作为统领:大皇后孛儿帖统领第一斡耳朵,二皇后忽兰统领第二斡耳朵,三皇后也遂统领第三斡耳朵,四皇后也速干(也遂的妹妹)统领第四斡耳朵。这个四斡耳朵内大小事务,从牛粪怎么处理到调兵遣将防御敌人进攻或者拉出去打群架....都是由统领的皇后说了算。从这个角度,四个斡耳朵的统领皇后有点类似后来商人在不同地方娶的“平妻”,很难说第二比第四高,完全要看个人的势力、受宠程度和生育的子女情况。

这四个斡耳朵也不在一个地方,而且相距有点远,比如第一斡耳朵位于怯绿连河(克鲁伦河)上游,第四斡耳朵位于哈剌和林(鄂尔浑河)之西。而且这几个斡耳朵的位置也并非固定,而是到处迁移。所以蒙古帝国的政治中心是哪里实在是个很难说的地方,只能说第一斡耳朵影响力更大。

当然了,地位最高的还是大皇后孛儿帖,毕竟是患难之交,一起吃过苦的情分,所以大家对她的子女继承大位没有任何异议。但其他四个皇后,二皇后忽兰进门最晚,但因为得宠,地位最高,仅次于大皇后。而第四皇后也速干进门最早,却因为主动举荐姐姐,并情愿让出位置,导致姐姐也遂虽然没有生育(也有人说生育了一个儿子),但是后来者居上了。

每一个斡耳朵内,除了统领皇后,还有若干名皇后和若干名妃子,一般加起来是8-10人。其中第四斡耳朵人最多,大概有13人,而且大多是地位比较低背景不太硬的妃子。

成吉思汗的嫔妃们相继去世后,这些斡耳朵变为祭祀宫帐,后来迁移到了鄂尔多斯供奉,有点类似蒙古人的太庙吧。

地方都不确定,自然妃子们也没有什么固定的俸禄可言。每个斡耳朵内类似一个城市,或者说一个经济体,每个人的待遇都是统领皇后来分配。当然,统领皇后和斡耳朵内比较重要的嫔妃,也得保证斡耳朵的正常运转。所以蒙古嫔妃、诸王很热衷于经商,或者说投资商队,和今天天使投资差不多,给商队投资一笔钱让他们赚钱,回来大家分红。商人们自然也乐于有贵人投资,路上更有保障,赚钱更开心~

一共只有两个级别,而且几乎不通,所以成吉思汗的后宫也没有那么多为了位分打的头破血流的事情。当然后宫也会有斗争,但是一般来说这个时期没有妃子升为皇后的,倒是有妃子被送人的....没错,大汗把自己的妃子送人了....

蒙古这种极简风格的后宫制度深刻的影响了后面的明朝,大家有没有发现,朱元璋的后宫,虽然人很多,但层级极端扁平?基本不是皇后就是某某妃?就俩等级?

从朱棣开始,后宫层级才逐渐扩充起来。为什么一定要有层级?这就跟为啥单位里要有不同的级别一样。高度扁平化的级别只适用于创业期,大家都在对外扩张,没人在乎涨工资,奖金随便多一点就回来了。等到稳定发展期,奖金几乎无了,工资肯定要分出来三六九等啊~要不大家不都躺平了,谁卷啊!

0 阅读:11

猜你喜欢

西门大妈啊

西门大妈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