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真理学说是形而上学绝对主义?孙玉良:恰是唯物论的基本立场】
在哲学的长河中,关于真理本质的争论从未停息。一个核心问题困扰着无数思想者:承认真理的客观存在性,是否就意味着陷入了唯心论的窠臼?对此,我们需要深入辨析,并认识到无论哲学立场如何,追寻真理本身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对于我写的文章《真理就是真理,它一直都在》,著名学者李昌金给我戴了一顶“形而上学绝对主义”的帽子,说“危害性极大”。但我是拒绝戴这顶帽子的,并且认为我的观点恰是唯物论的基本立场。
真理是否具有“客观存在性”?这一问题直指哲学基本派别的分歧所在。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我认为真理是人的认识与客观世界相符合的内容,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认为承认真理的客观存在性,不仅不是唯心论,不是什么形而上学绝对主义,恰恰是唯物论的基本立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客观的,其内容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同时,人对真理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辩证过程,是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无限接近。我难道不是这么解释的吗?承认真理的客观存在性,非但不是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绝对主义,反而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
在哲学争论中,有人往往喜欢给人贴“立场标签”,动不动就先入为主,给人强行扣上一顶大帽子,然后批倒批臭,甚至涉及对人身的污辱,在一片谩骂声中,忽视了真理探索过程本身的价值。到底谁说得对,拿出论点、论据、论证就可以了,我并不讨厌辩论。真理的探索本身就是一个能动的实践过程,需要不断质疑、验证和修正。科学史上的重大突破往往源于对所谓既有“真理”的大胆质疑;社会进步也常常始于对不合理现实的批判性思考。这种追寻真理的精神,才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根本动力。
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是辩论唯物主义的坚定支持者。但我可以包容所有观点,在所有观点中汲取营养。只要你能说服我,那我就服你。如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不要把人民群众当傻子。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精神,既不盲目怀疑一切,也不轻易接受权威。尤其是后者,特别重要。不要说哪句话是哪位权威大人物说的,就不能质疑了,没有那个道理。我是自始至终保持一种开放心态的,我认为所有人的现有认识,都会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任何僵化的、停步不前的观点,都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需要强调的是,比哲学立场更重要的,是保持追寻真理的勇气和热情。无论哲学派别如何划分,追寻真理的脚步本身具有最高价值。唯有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我们才能逐步接近真理,再用真理指导实践。这样做既可以避免教条主义的僵化,也可以避免虚无主义的沦陷。发现宇宙之真理是很艰难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人艰难的探索。追寻真理之路,每个人都有这个权利。亚里士多德说过: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话说得何其好也!我虽然是个小人物,也有追求真理的这个权利,谁也无权剥夺。以小人物的智商,真理或许不会轻易在面前显现,但追寻之路已然照亮人生的前进方向。人类的每一次社会进步,就是在无数仁人志士追寻真理的过程中,一步步这样走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