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一女教授在985任教3年,每次课上都没几个人上课,最终因考核不过惨遭辞退,万

史面的楚歌 2025-08-26 08:22:41

广州一女教授在985任教3年,每次课上都没几个人上课,最终因考核不过惨遭辞退,万万没想到,2019年她转身进入华科大一个举动创造历史。 在中国数学界,郇真教授的故事可谓是一个传奇。 这位才华横溢的女数学家,经历了从教学低谷到科研高峰的华丽转身,她的故事值得细细道来。 郇真出生在一个学术氛围浓厚的家庭,父亲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数学教授。 从小在数学符号和草稿纸堆里长大的她,很早就展现出过人的数学天赋。 在北京大学完成本科学习后,她远赴美国名校深造,并获得了博士学位。 2016年,郇真来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然而这位在科研上颇有建树的学者,在教学上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 她的课堂常常只有寥寥数名学生,有时甚至只剩下三个人。连续三年的教学评价,她在全校都是垫底。 问题出在哪里呢?原来,郇真的教学方式过于抽象。 她喜欢研讨式的授课,思维跳跃性强,板书和PPT上的公式常常让学生摸不着头脑。 特别是讲解"流形"等抽象概念时,学生们更是云里雾里。她的班级挂科率一度高居全系榜首,这引起了校方的重视。 尽管学校认可郇真的学术能力,但教学成绩的持续低迷还是让双方都陷入了困境。 每周四节课占用了她大量时间,严重影响了科研进度。即便她经常熬夜修改课件到凌晨两点,教学效果依然不尽如人意。 她的父亲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你眼里只有公式,学生的思维方式你考虑过吗?" 2019年,由于教学和科研考核不达标,郇真未能与中山大学续约。离开时,她默默整理着办公室里的草稿纸,内心充满迷茫。 就在职业生涯陷入低谷之际,华中科技大学数学中心向她伸出了橄榄枝。 华科大数学中心主任方守仁慧眼识珠,他看重郇真在博士论文中展现出的学术毅力。 学校为她提供了全新的支持:教学任务减半,让她有更多时间投入科研;安排她带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更特别的是,在顶级数学期刊《Acta Mathematica》上发表独作论文,可以抵消三年教学工作量。 这种创新的评价机制,让郇真如鱼得水。她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科研中,实验室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她带领团队完成了重大突破,这项成果将中国代数拓扑研究推进了至少五年。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大陆数学界,能够在《Acta Mathematica》上发表独作论文的非院士学者屈指可数,郇真就是其中之一。 与此同时,郇真也开始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她主动收集学生反馈,七成学生希望课堂能多一些实际案例和应用。 于是,她尝试用面团演示几何形状,用乐高积木解释抽象概念,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出勤率提高了,学生提问也更积极了。 郇真的成功转型,让中山大学的同事们开始反思当初的决定。 两所高校都从中汲取经验,调整了教师考核标准:增加"科研转化教学能力"的考核,同时提高教学指标的权重。 郇真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学者,既要在专业领域深耕,也要学会将高深的知识用通俗的方式传递给学生。

0 阅读:61
史面的楚歌

史面的楚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