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某县有个秀才叫朱燮,二十岁,为人淳厚。一年冬末,朱燮准备回家过年,整理书籍文

史迹追踪者 2025-08-25 04:32:20

山西某县有个秀才叫朱燮,二十岁,为人淳厚。一年冬末,朱燮准备回家过年,整理书籍文稿时,忽然发现一张巴掌大的诗笺,上面是簪花小诗,诗句是: “莲房留莲子,莲子不肯住。一旦入金盘,空房泣秋露。” 语气哀婉艳丽,很像古乐府诗。 朱燮读罢爱不释手,回到家后,把诗笺贴在墙上,空闲时就吟诵。 过完年,朱燮跟着大家外出游玩,偶然经过一条巷子,忽然看见平房顶上,有个女子用头巾裹着头,缓缓行走,他不由得注目细看。 走近了,见她的布裙布衣都很整洁,而白 袜子和红鞋子更让人动心,只是没看到容貌,很是遗憾。 这时积雪虽已消融,春天的冰面有些湿滑,女子竟然站立不稳,朝着众人跌下来,像一片云坠 落。 众人哗然,女子正好落在朱燮怀里,他急忙用双臂抱住,幸好她没受伤。只是跌跌撞撞间,女子头巾脱落,露出面容,容貌似美玉。 女子羞涩不已,迅速逃走了。 众人都为她的美貌赞叹,只有朱燮看见地上掉了一张红笺,知道是女子遗落的,赶紧捡起揣进袖子,同行的人都没在意。 和众人分别后,他迫不及待地从袖中拿出诗笺。展开一看,墨迹还很新,正是那首 “莲房” 诗,十分惊讶。 朱燮顿时生出痴情,又想起女子的姿态,整夜没睡着。 次日一早,朱燮偷偷到那条巷子寻找,打听到了女子情况。 女子姓杨,名叫秋娥,从小跟着舅舅学习,擅长书法和作诗,作品有晋唐风格,她的舅舅有时都自愧不如。只是因出身贫寒,又隐藏才华,所以没人知道她,十七岁还待字闺中。 年前她因为读古书有所感触,写下那首诗句,那天是去舅舅那里请教,因为路上跌倒,非常羞愧,好多天没出门。 朱燮更加爱慕她,变得心神不宁,好像丢了什么东西。 元宵节过后,回到书院,朱燮默默背诵女子的诗,嘴里不停,还摇头晃脑地说:“是她吗?不是她吗?真的是她写的吗?” 同学都问他原因,他坚决不说。 过了几天,书院开课了,众人都认真听讲,只有朱燮漠然不闻,时常像在和人小声说话。老师觉得奇怪,责问他,他却闭口站着,过一会儿又恢复原状。 有个和他一起出游过的同学,把事情告诉了老师,老师叹息说:“这孩子怕是失去心智了,让他回家找大夫医 治吧!” 让人送他回家。 朱燮从回书院后就祈 祷:“谁把诗笺给我,就该当我的月老,何必让人相思却置身事外呢?” 原来书院向来有灵狐的传说,朱燮便怀疑诗笺是狐仙带来的,心里念叨,神智并没糊涂。 一天,朱燮果然看见一个穿着华服的人,大约五十多岁,作揖道:“我无意间将诗笺给你,是我的错,但良缘就在你身上,该自己争取,为什么埋怨我呢?” 又说:“女子的前世是我们同类,还有母亲在世。你何不去拜见她,这门亲事很有希望。” 朱燮高兴地说:“好。”这时,他觉得身体轻得像叶子,和狐仙出了门。 很快到了一座大宅院,守门人见到狐仙,行礼道:“丁员外来到杨家,阿姊的事该有结果了。” 狐仙点头,带着朱燮进去。 厅堂有五间,非常高大宽敞,中间设有白玉屏风,金 玉的祭 器在左右映衬,都是朱燮从未见过的,他心里暗想:“能做她家的女婿,就不用担心富贵了。” 客人已经进门,主人还没出来,仆人告诉狐仙:“太夫人体弱,不能快步走,请客人坐下等候。” 狐仙拉着朱燮小声说:“这位老夫人性格严厉,不轻易认可人。凭你的才华,我很担心不能合她心意。我有篇拙作,你抄下来,就不难被选中了。” 于是把一张纸交给朱燮,朱燮更加高兴。 不久,奇异的香气传来,四个纱灯引路,十几个婢女拥着一位穿着凤冠霞帔的老夫人走出来,径直坐在中间的座位上,狐仙和朱燮面朝北坐下。 老夫人对狐仙说:“你近年来一次都没来看过我。” 狐仙忙起身道歉。 老夫人又问朱燮的姓氏和学业,朱燮一一恭敬回答。老夫人笑道:“你年纪轻轻就考中秀才,将来前途不可限 量。” 狐仙也在旁边称赞,说和朱燮是邻居,经常听到他读书的声音,所以才敢引 荐,老夫人脸上有了笑意。 接着说:“我年老体衰,儿女的婚事不敢自己做主。等小女儿来,和你比试一下,她满意,我也就满意了。” 狐仙问:“姐姐在哪里?” 老夫人说:“已经派婢女去叫了,想必马上就到。” 没多久,婢女报告:“阿姑到了。” 朱燮和狐仙都离座,站在屏风后面;又见纱灯引路,有个穿着绣衣锦带的女子,轻快地走来,见到老夫人就整理衣襟拜了两拜。 朱燮斜眼看去,确实是那个女子。 老夫人握住她的手腕,和她一起坐在胡床上,问:“你近来想念母亲吗?” 女子答:“怎会不想,只是隔世已经很久了,若不是母亲在梦中指示,我怎会知道?” 老夫人又说:“既然想念我,那我的话也就像父母的话一样。我担心你被轻易许给平庸之辈,耽误你一生。现在有位朱公子很有才华,你答应吗?”…… (字数受限,下篇链接发在评论区)

0 阅读:0
史迹追踪者

史迹追踪者

追踪史迹,还原历史本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