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复渠为什么傻傻的去开会?实际上是被李宗仁给骗去的,一个是韩复榘名义你就是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通知你去参加军事会议,这是正常操作。韩复榘去之前向李电话询问:去还是不去。李表示:没什么事,就是一次普通的军事会议,你只要向委员长认个错,就没什么大不了的。结果韩就去了。当时代表第五战区参会的又不是只有韩复榘一个人。 韩复渠1890年出生在河北霸县一个农户家庭,早年投靠冯玉祥,因作战勇敢被称为”飞将军”。1928年他审时度势,脱离冯玉祥投靠蒋介石,获得重用。1930年出任山东省主席后,在山东经营了近八年,手下拥有十几万精兵,是当时国内不可忽视的实力派人物。 抗战爆发后,韩复渠出任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名义上受李宗仁指挥。但这个家伙从一开始就心存疑虑,担心中央政府有意通过抗战消耗地方实力派的力量。所以当日军进攻山东时,他选择了保存实力,连省会济南都放弃了。他向山东省西南部撤退以保存嫡系部队实力。离开济南后,李宗仁电令其死守泰安,韩复渠回电:“南京不守,何守泰安。”李宗仁接电后大怒,将韩电转给蒋介石,指韩复渠不听指挥。 更要命的是,韩复渠还同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秘密联络,企图共同发动反蒋运动。这些举动都被蒋介石的情报机关掌握,老蒋下定决心要除掉这个心腹大患。 问题是怎么除掉他。韩复渠可不是一般人,他手握重兵,盘踞山东多年,身边都是自己的人。你直接派兵抓他,搞不好就是一场大仗,让日本人看笑话。所以必须智取,让他自投罗网。 蒋介石策划了一个诱捕韩复渠的骗局,这就是所谓的河南开封北方抗日将领会议。蒋介石诱捕韩复渠是苦费了一番心机的。他考虑,韩复渠控制掌握很多的兵力,假如由他首先召韩参加军事会议,由于两人几年来曾多次发生过矛盾,韩可能会借故不参加。于是老蒋想出了一个迂回战术,让李宗仁先出面。 1938年1月7日,李宗仁在徐州召集第五战区军政会议,召韩去参加。但是,当江苏的韩德勤、安徽的李品仙等人到会后,韩复渠却未到会。韩复渠觉得在抗战开始后曾与李宗仁发生摩擦,去了后会大受奚落。因此,韩复渠委托何恩源代表自己参会。 李宗仁对韩复渠未到会大为不快,会后对何恩源说:“委员长就要到开封,你赶快回去,务必叫韩复渠去见委员长。” 这时候蒋介石决定亲自出马。1938年1月11日,他以召开高级将领军事会议的名义在开封设下了陷阱。会议通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发出,要求相关战区团长以上军官全部参加。 接到通知后,韩复渠心里直打鼓。去吧,怕是个圈套;不去吧,又是抗命不遵。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他做了一个自认为最保险的选择——给李宗仁打电话。 韩复渠突然接到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的电报,让他去徐州参加军事会议。自从密谋反蒋后,韩复渠对谁都不信任。因此接到电报后一直犹豫不决,不知道该不该去。韩复渠感觉到气氛不对,就打电话给李宗仁,询问自己是否可以不去。 李宗仁在电话里那番话,可以说是这出悲剧的关键。李宗仁已经知道蒋介石要收拾韩复渠,就虚与委蛇地劝韩复渠去开封。他对韩复渠说:“复榘啊,你想多了,这不过是一次普通的军事会议。委员长对山东战况确实有些不满,但你过去当面认个错,态度诚恳一些,这事也就过去了。咱们都是为了抗日大局嘛。” 这话术真是绝了。首先轻描淡写,说是”普通会议”,打消韩复渠的顾虑;然后指点迷津,说”认个错就行”,给他一条明路;再拉高格局,说”为了抗日大局”,让他觉得这是正义的选择。 更重要的是,李宗仁的身份给了韩复渠致命的安全感。在韩复渠看来,李宗仁是桂系首领,跟自己一样都是地方实力派,与蒋介石也有矛盾,没理由害自己。这种基于派系认同的信任,成了他的催命符。 韩复渠觉得这些心腹分析得在理,加上他和李宗仁的关系也不错,料想李宗仁也不会害他,于是就欣然前往。 1938年1月11日,韩复渠带着几个随从就这么去了开封。到了开会的时候,韩复渠坐车到了河南省政府门口,即看见电灯旁贴着一张写着”参加会议的将领请在此下车”的通知,并有军警宪兵在指挥车辆。 进入会场后,蒋介石当场对山东失守问题进行了严厉指责。韩复渠也不示弱,当场与蒋介石吵了起来,毫不客气地说:“山东丢失是我的责任,南京丢失又是谁的责任?”这话彻底激怒了蒋介石,当场就让特务把韩复渠给带走了。 韩复渠被逮捕后,立刻被押解至汉口,再渡江至武昌。1938年1月19日,韩复渠被扭送至军事法庭接受审判,庭审由何应钦担任审判长,庭审一直进行至24日。面对各项指控,韩复渠保持沉默,拒不认罪。 1月24日早晨,武昌平阅路33号的小楼里,韩复渠忽然听到楼下人声:“何应钦部长有请韩主席一见。”他下楼发现院子里布满了全副武装的士兵,便要求换鞋,试图返回楼上,之后便被特务开枪射击,韩身体中弹5颗,头部2颗,共计中弹7颗身亡,时年47岁。
毛主席亲问粟裕:顶撞你的大将撤不撤职,粟裕的回答令人敬佩“粟裕同志,宋时轮是不
【1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