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为啥铁了心不降息?或许只有中国人才能真正看透。因为无论美国内部如何争斗,美联储的目标只有一个,通过维持高利率来熬垮我们,使美国长期保持充足的现金流收割世界,维持其金融霸主地位! 美联储今年的表现,说白了就是一个字:拖。自2024年12月起,已经连续五次按兵不动,联邦基金利率稳稳地卡在4.25%-4.50%之间没挪窝。 2025年7月的利率会议上,16票赞成继续维持高利率,只有两人表示不满,堪称“铁板一块”。 表面上,美联储的理由听起来挺正经:通胀水平高,得保持警惕。负责发声的哈玛克还在8月21日强调,9月不会降息,说得斩钉截铁。 但真要把这套说辞拆开看,背后的小算盘,恐怕比表面说的复杂多了。美国物价的确还没稳下来,核心PCE物价指数年化增长3.5%,远高于目标值。 夸张的是,密歇根大学的调查显示,美国人对未来一年的通胀预期飙到了6.7%,已经是1981年后的最高纪录。这可不是心理作用,这是真金白银的压力。 更要命的是,美国经济的底子也不结实。2025年第一季度GDP出现了-0.3%的负增长,消费支出增长也变慢了,只涨了1.8%,创下近两年来最低。 褐皮书说得更直白:很多地区对未来的经济前景“不乐观”。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正常国家的央行可能早就开始放水救市了,但美联储偏不。为什么?因为它背后还有更大的算盘。 过去几十年,美国靠着美元说一不二的地位,可以轻松收割全球财富。印钞票、制造通胀、加息收割,这是它一套标准操作流程。 从拉美到东南亚,这种模式屡试不爽。而如今,面对中俄挑战,美国不敢也不能轻易放弃这套套路。 高利率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能稳定美元,吸引全球资本流入美国,哪怕本土经济放缓也不怕。 摩根大通的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美元指数已经跌了10%,这是1980年以来最惨的开局。美联储要是现在降息,只会让这个趋势雪上加霜。 更关键的是,美国正面临严重的财政压力。债务总额突破36万亿美元,2025年前七个月的美债发行规模已经超过2万亿美元,比去年翻了一番。 在这种背景下,维持高利率不只是为了抑制通胀,更是为了让全球的钱继续流进来,帮美债买单。 但这也不是没有副作用。高利率让美国金融系统本身也开始吃不消。美联储自己都承认,目前金融系统的整体脆弱性已经到了“显著”水平。 股市估值高,企业债券利差过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剧烈震荡。而对于世界其他国家来说,这种政策简直像是一场地震。 日元汇率跌破150,东京股市外资大撤退;韩国、越南的外汇储备岌岌可危;欧洲则被迫跟着美国加息,结果意大利国债收益率飙升,市场不安情绪四起。 与此同时,一个新的全球金融格局正在悄悄形成。中国的跨境支付系统CIPS、俄罗斯的SPFS正在加速摆脱对SWIFT系统的依赖。 中俄贸易中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不断上升,金砖国家也在推动建立自己的支付体系。美元的核心地位正在被多币种体系蚕食。 从汇率走势就能看出端倪。摩根大通预测,欧元兑美元将在2025年9月升至1.19,2026年3月再升到1.22;英镑兑美元也将走强,日元未来甚至有望回到139。 这个变化不是短期波动,而是结构性的调整。美国当然察觉到了这些变化,但它别无选择。 唯一的办法就是死守高利率,用来吸引资本回流,同时打击新兴市场的货币稳定性,延缓去美元化的进程。 换句话说,如果这是一场金融拉锯战,美联储不打算率先松手。 有趣的是,尽管美国内部也有人反对继续高利率,比如沃勒、鲍曼就主张降息25个基点,认为现在已经不需要那么紧的政策了。 但他们的声音在FOMC会议上还是被压了下去。因为在大局面前,美联储的选择空间其实非常有限。 更深层的逻辑是,美国的资本集团已经习惯了靠金融霸权进行全球收割。只要美元还是全球储备货币,美国就可以借债消费,把成本外包给世界其他国家。 而一旦降息,美元吸引力下降,资本外流,通胀失控,美国的这套机制就会崩盘。 对中国来说,这一切都不新鲜。我们早就看穿了这场游戏的本质。 中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强大的实体经济和不断推进的人民币国际化,构成了对冲美国金融收割的最大屏障。 我们的电网、通信、矿产资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给外资可乘之机。 美国之所以焦虑,就是因为中国这样的国家正在逐步摆脱它的金融控制。过去,美国打压一个国家,靠的不是军队,而是美元。 而现在,这一套在中国身上行不通。即便美联储把利率抬得再高,想熬垮中国,恐怕也只是自我安慰。 信息来源: 《继续维持利率不变 美联储为何坚持不降息?》——极目新闻
快报,快报!!不是美联储跟中国杠,也不是美国跟中国杠,是犹太人跟中国杠,是
【62评论】【7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