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交配六亲不认,雄性遇上自己母亲怎么办?马不欺母是真的吗?自古以来,社会上就有着伦理之说,近亲结婚是有着极大的危害的,近亲之间繁衍后代会大概率产生婴儿畸形。 动物交配真就不管血缘,连亲妈都不认吗? 再看野外的狮子,其实也有类似风险,但现实里很难发生。 之前看动物纪录片,狮群有个铁规矩:雄狮长到2岁左右,鬃毛刚冒尖,就会被老狮王狠狠赶出族群。 流浪雄狮的日子不好过,单独捕猎成功率不到三成,经常得捡鬣狗吃剩的腐肉,遇上鬣狗群还会被围殴,有时候跟别的流浪雄狮抢地盘,打输了要么重伤要么饿死。 这么一来,雄狮想回原来的狮群比中彩票还难,就算真回去了,能不能认出亲妈另说,就算配上了,幼狮也会因基因缺陷跑不快、捕猎笨,很快被草原淘汰。 人类历史上也有近亲繁殖的教训。 封建社会的皇室为保“纯血”,常搞近亲联姻,比如欧洲哈布斯堡家族,连续五代近亲结婚,家族成员大多长着突出的“哈布斯堡下巴”,说话漏风,还多患血友病,最后男丁断绝。 现在新中国早有法律规定,三代以内近亲禁止结婚,就是怕重蹈覆辙。 前几年新闻里说,澳洲有个家族四代乱伦,40口人里12人畸形,有的缺胳膊有的失明,都是近亲繁殖造的孽。 动物园里也有类似案例。 去年刷到个视频,某动物园猕猴馆空间狭小,一只成年公猴是馆内母猴的儿子,发情期直接扑向母猴交配。 后来母猴生了只小猴,天生白内障,眼睛睁不开,活了不到一个月就夭折了。 饲养员说,就是因为活动空间受限,公猴没别的选择,跟李阿姨家的泰迪情况一模一样,都是环境逼出来的问题。 近亲繁殖的危害在livestock身上也很明显。 我老家有个养猪的亲戚,去年为省事儿,让公猪跟它的女儿配种,想保住“长得快”的性状。 结果生的10只小猪里,3只跛脚、2只患疝气,剩下的5只8个月才长到200斤,比正常小猪轻一半,还老得猪瘟。 兽医上门一看就说,这是近亲繁殖导致基因单一,隐性缺陷全暴露了。 野生动物里,亚洲狮的遭遇更典型。 上世纪初,全世界只剩13只亚洲狮,工作人员只能让它们近亲繁殖。 现在数量虽涨到350只,但体质差了很多,专家测算,它们的奔跑速度比百年前慢15%,捕猎时经常追不上鹿,只能靠捡食生存,这就是基因单一化的后果。 其实多数动物都有避亲本能,不是靠道德,是演化来的。 比如老虎,母虎把幼崽养到1岁半,就会把它们赶离领地,幼虎会找新地盘,离母虎至少10公里,这辈子难见面,自然不会近亲交配。 野兔更厉害,靠DNA编码的独特气味认亲,遇上亲戚就算发情也会躲开,纪录片里就拍过公野兔闻出母野兔是姐姐后,扭头就跑的画面。 群居动物也有办法。 科研人员做过田鼠实验,把成年田鼠跟兄弟姐妹关一起,它们会推迟两个月发情。 南方狒狒就算跟异性关系好,只要是亲戚就不交配,还会去别的族群找伴侣。 青蛙靠嗅觉选非亲属,崖燕靠叫声认亲,连鹿群里的雄鹿,成年后也会主动离开母鹿领地,闻见母鹿气味就掉头走。 人类对动物交配的干预挺矛盾。 好的方面,比如无毛猫就是靠“回交”培育的,让小猫跟父母交配,保留无毛性状。 赛鸽也靠回交稳定“快飞”基因。 但坏的干预也不少,比如“马不欺母”的传说:河南安阳县马投涧乡,相传以前养马人想让公马跟母马交配,公马不肯,被蒙眼强行配种后,公马撞涧而死。 湖南湘潭马家河,也有公马跟母马交配后跳河自尽的传说。 还有西沙群岛的野牛,明末被渔民带到岛上,因四面环海无法迁徙,只能近亲繁殖。 400多年过去,野牛群虽没灭绝,但后代体弱,台风季常因找不到食物饿死,这就是人类干预没考虑后果的例子。 不过“马不欺母”缺乏科学实锤。 马确实靠气味认亲,小马驹靠母亲舔舐记住气味,自然会避开,但如果母马生病气味变了,或公马雄性激素过高,也可能发生近亲交配,并非绝对。 民间还有“牛不恋母”的说法,老家邻村养牛户想让公牛跟亲妈配种,公牛却一直后退,还用头顶人,可这只是个案,没有科学实验证明所有牛都这样,更多是人类的道德化解读。 就像《狮子王》里,辛巴和娜娜是同父异母兄妹,最后结婚生子,这只是艺术加工。 现实中,雄狮2岁被赶走,新狮王会杀老狮王幼崽,雌狮3岁性成熟时,老狮王早被赶下台,根本没机会近亲交配。 说到底,动物交配不是真的六亲不认,多数时候靠本能避亲,可环境受限或人类干预就容易出问题。 “马不欺母”是传说,信不信得看科学证据,不能光听故事下结论。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动物交配六亲不认,雄性遇上自己母亲怎么办?马不欺母是真的吗?自古以来,社会上就有
语蓉聊武器
2025-08-23 11:17:35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