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广西老表会吃!”8月20日,广西,一男子买了份蒸熟的马蜂窝,带回家后,女儿

小张主张 2025-08-22 14:22:28

“还是广西老表会吃!”8月20日,广西,一男子买了份蒸熟的马蜂窝,带回家后,女儿直接拿牙签扎着吃!本以为女孩接受不了会吐出来,没想到,女孩吃完后,竟瞪大了双眼,表示还想继续吃。网友:小时候都是直接生吃的!   事情得从黄先生的一次采购说起,8月20日,他在当地市场看到有人卖养殖的马蜂窝,直径约20厘米的蜂巢裹着层层蜂蜡,缝隙里露出半透明的蜂蛹。   “100块钱一斤,贵的要200。”摊主介绍,这种蜂巢是人工养殖的,蜂蛹已经过处理,“连巢蒸着吃最原汁原味”。黄先生动了心,一来想尝尝鲜,二来想让孩子见识下“不一样的食材”。   回到家,黄先生先把蜂巢放在水龙头下冲洗,清水顺着六边形的巢孔流淌,带出零星的蜂蜡碎屑。他特意留了些蜂蛹在巢里,“这样蒸出来既有口感又有蜂巢的香味”。   上锅前,他还撒了把盐和胡椒粉,“稍微调个底味,孩子更容易接受”。大火蒸了15分钟,掀开锅盖时,蜂巢已经变得半透明,蜂蛹蜷缩成金黄的米粒状,散发着类似炒坚果的香气。   女儿西西(化名)起初有些犹豫。她盯着蜂巢上的小孔,用牙签轻轻戳了戳,蜂蛹立刻弹了一下。“像在戳果冻!”西西咯咯笑着,终于鼓起勇气扎起一粒放进嘴里。   原本抿着的小嘴突然张大,眼睛瞪得溜圆,喉咙里发出含糊的“嗯嗯”声。黄先生刚要伸手去接,却见女儿又迅速扎起第二粒,边嚼边含糊不清地喊:“还要!还要!”   “她平时连蚕蛹都不敢碰,这次却吃得停不下来。”黄先生在采访中笑称,女儿吃了五六粒后,干脆把蜂巢捧在手里啃,“蜂巢的蜡质层有点嚼劲,她咬得‘咔嚓咔嚓’响,跟吃脆骨似的。”   更让他意外的是,蒸熟的蜂巢放凉后,蜂蜡凝固成半透明的薄片,女儿竟把它当成“糖果”,一片片剥下来舔舐。   这段视频传到网上,评论区瞬间成了“美食战场”:   有网友惊呼:“这蜂巢是被施了魔法吗?咋比辣条还上头?”   也有广西本地网友现身说法:“小时候捅马蜂窝,直接把蜂蛹抠出来生吃,甜津津的!”   但更多人则捏着冷汗提醒:“蜂蛹是高致敏原,千万别轻易模仿!”   事实上,马蜂窝在广西并非新鲜食材,在桂北山区,蜂蛹常被用来油炸或爆炒,搭配青椒、蒜末,是农家餐桌上的“硬菜”。   当地老人介绍,蜂蛹的口感随发育阶段不同而变化:刚孵化的幼虫软嫩如豆腐,接近成虫的蛹则带有嚼劲,价格也相差一倍。   不过,这种“野味”并非人人能消受,医学专家指出,蜂蛹蛋白可能引发严重过敏,甚至导致喉头水肿。黄先生也特意强调:“这次买的是养殖蜂巢,野生马蜂窝千万别碰,风险太高。”   其实,广西人对食材的“脑洞”,源自多民族融合的饮食智慧。从嗜酸的酸嘢到“侗酸三宝”,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总能把寻常食材玩出花样。   黄先生让孩子尝试蜂巢的举动,也折射出当代家长对“食物教育”的探索,与其让孩子困在炸鸡薯条的世界里,不如带他们感受自然馈赠的多样性。   正如网友所说:“敢于尝试的好奇心,比‘安全’的平庸更珍贵。”   当然,享受美食的前提是安全。就像黄先生最后提醒的:“油炸或爆炒能降低过敏风险,而且更香!”这或许就是广西饮食文化的精髓,既要大胆探索,也要讲究门道。   那么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信息来源:《小女孩享用硬核零食竟是蒸熟的马蜂窝家长:油炸、爆炒后更好吃。》美丽浙江  

1 阅读:180

评论列表

自冷冰

自冷冰

2
2025-08-24 00:00

注意防范过敏体质,及时就医,

土地的沉默

土地的沉默

1
2025-08-23 18:13

这东西,好吃是好吃,吃多了就会皮肤过敏,像被蚊子咬的一样,一个个包

猜你喜欢

小张主张

小张主张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