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技不如人?”为啥中国空间站只能上3个人,而国际空间站却能达到十几人?  

小胖胖说科技 2025-08-21 21:56:52

“真的是技不如人?”为啥中国空间站只能上3个人,而国际空间站却能达到十几人?   据媒体2021年7月24日报道,中国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本来就是两种不同的太空工程,国际空间站是由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和欧洲多个国家共同建造的,从1998年开始发射第一个组件,到全部建成用了十几年时间。

因为它是由这么多国家一起参与的,所以规模做得特别大,总重量超过400吨,内部空间将近1000立方米。

这么大的空间站,自然可以容纳更多宇航员,一般保持6到7人,有时短期甚至能达到十几人。但是,规模大不一定就代表先进或者好用。

正是因为这么多国家参与,各个国家造的部件标准不一样,接口也不完全统一,导致了很多问题。比如有些设备重复建设,有些空间被浪费了。

实际上,国际空间站虽然这么大,但真正用来做科学实验的舱段只有三个,其他很多空间都是用在了连接、维护和居住功能上。   再看中国空间站,我们的设计思路完全不同。中国空间站是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总共由三个舱段组成,重量约66吨,可用空间110立方米。

平时保持3名航天员驻守,在交接班的时候最多可以容纳6人。我们选择这样的规模,是经过认真考虑的。并且,要注意空间站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要实用、高效、可靠。   那么,为什么我们现阶段只上3个人呢?这主要是由现在的载人飞船决定的。神舟飞船每次最多运送3名航天员,这样的设计是最合理的选择。毕竟太空中每增加一个人,都需要解决更多的氧气、水、食物和废物处理问题。

虽然我们已经掌握了很先进的生命保障技术,比如能把尿液净化成饮用水,能把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成氧气,但目前整个系统的设计最适合3个人使用。   值得说明的是,国际空间站虽然能容纳更多人,但他们的生命保障系统经常出问题,维修起来非常麻烦,成本也很高。   并且在太空中,航天员的任务不是比谁人多,而是要比谁能更好地完成工作。3名航天员可以很好地分工配合,有人负责操作实验,有人负责维护设备,有人负责与地面联系。

这样的分工既高效又安全,而且,我们也不是永远只上3个人。新一代载人飞船已经在研制中,将来最多可以搭载6名航天员,还能运送货物,甚至能把太空实验的样品带回地球。   虽然中国空间站建设起步晚一些,但我们的技术很先进。比如,我们的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效率达到30%,比国际空间站的15%高出一倍。

我们的信息化和自动化程度也很高,很多操作都可以自动完成,减少了对航天员的依赖。这些技术让我们的空间站虽然规模小一些,但很好用。   更重要的是,中国空间站完全是我们自己设计建造的,所有技术都掌握在自己手里。按照计划,国际空间站可能在2025年到2028年间退役,到时候中国可能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在轨空间站的国家。

而太空探索不是比谁人多,而是比谁走得更稳更远。中国航天用更紧凑的规模实现了很好的科研能力,用三名航天员完成了很多复杂任务,这背后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非常宝贵。

我们的航天发展一步一步走得很扎实,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短期驻留到长期驻留,每个阶段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步。   将来,随着技术发展,中国航天员在太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会越来越好。但不管怎么发展,中国航天的重要特点就是务实,不追求最大,但追求最好;不跟别人攀比,而是专注走好自己的路。   总之,中国空间站选择3人驻留模式,是基于现实条件、任务需求和长远发展的综合考量,是明智而务实的选择。

这不但不是技不如人的表现,反而展现了中国航天对自身发展道路的准确把握和战略眼光。

随着中国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将来太空中会有更多中国航天员的身影,中国空间站也一定会为人类宇宙探索做出重要的贡献。

0 阅读:64
小胖胖说科技

小胖胖说科技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