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院士阮少平被深圳警方刑事拘留了!涉嫌假冒退役少将,中科院院士等特殊身份非法获利。 2025年8月,一则消息在网络上炸开了锅,一个名叫阮少平的男子,竟然长期顶着“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头衔,在全国多地的中小学,医院和企业间穿梭活动。 这个消息一出来,就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人们纷纷议论着这个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人,也开始探究这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猫腻。 阮少平的身份造假可不是小打小闹,他构建了一整套看似天衣无缝的虚假身份体系。 最核心的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这可是我国科学界的最高荣誉称号,多少科学家奋斗一辈子都难以企及,他却堂而皇之地挂在嘴边。 不光如此,他还自称是“雷神山、火神山政委”“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原副校长”,这些与重大事件和知名院校挂钩的身份,一下子就拉高了他的“身价”。 为了让自己的虚假身份更有说服力,阮少平还编造了一堆“辉煌经历”。 说自己是名将后裔,带过团参加实战,非典和新冠疫情期间还担任过救治医院的政委,甚至荣立过特等功。 这些从出生到成长都充满“功绩”与“荣誉”的故事,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把不明真相的人牢牢罩住。 而这些虚假身份能传播开来,离不开各种渠道的“助力”。 “民族品牌发展工程”这个微信公众号就多次发文宣传他,把那些伪造的头衔一一列出,给人一种权威认证的错觉。 他还频繁出现在各地的活动现场,东莞市沙田镇中心小学请他去做专题讲座,罗浮山泰学学校聘他当课程导师,博罗县中医医院也接待过他的“调研指导”。 这些学校和医院的宣传报道,又成了他欺骗下一个目标的“资本”。 其实,只要稍微留心查证一下,阮少平的骗局很容易被戳穿。院士名单里根本查不到他的名字,他的军医院副院长身份更是早就被揭穿是假的。 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单位和个人上当呢? 对一些学校来说,能请到“院士”进校园,是件能彰显办学资源,体现对学生重视的事,至于身份真假,他们或许没那么上心。 企业方面,商业场合的惯例让他们放松了警惕。 大家在饭局上互相介绍身份,一般都不会去较真,觉得没人会拿这种事开玩笑。 陈浩所在的公司就是通过生意朋友认识阮少平的,对方敬军礼,衣服上有军旗标识的细节,让他们对其“军方背景”深信不疑,直到骗局曝光才急忙删帖。 更让人无奈的是,一些假机构和假活动成了阮少平的“帮凶”。 “中国民族品牌发展工程”听起来名头响亮,但其实只是一家普通民营企业在运作,没有任何政府背景和官方背书。 可就是这样的机构,却能为阮少平的虚假身份站台,让不少人信以为真。 要治理这种“假权威”现象,单靠惩处阮少平一个人远远不够,需要多方合力。 相关部门得加强对机构和活动名称的管理,像“中国”“全国”这类词汇不能随便乱用,严格审批流程,杜绝“拉虎皮扯大旗”的情况。 对于社会组织,要完善登记管理法规,明确标准,对非法社会组织坚决取缔,连带查处背后的假专家。 同时,各个单位也得提高审核意识,建立身份验证机制,不能再因为面子或者惯例就轻信他人。 普通人也要提升识别能力,多渠道查询权威信息,不被那些花哨的头衔和故事迷惑。 信息来源:文汇报
假院士阮少平被深圳警方刑事拘留了!涉嫌假冒退役少将,中科院院士等特殊身份非法获利
星球拾光
2025-08-21 11:02:0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