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亿一架,500枚导弹一起打包!” 巴基斯坦空军参谋长在伊斯兰堡防务展上直接摊牌,点名要歼-35甚至歼-20。 退役中将帅化民在电视连线里摇头:“20系列我们还没外卖先例。 网络上的争论瞬间炸了锅。有人翻出老账:"巴基斯坦欠咱们的 300 多亿美金还没影呢,又想来赊新家伙?" 这话戳中了不少人的神经 — 毕竟歼 - 35 的研发成本摆在那儿,光是一条生产线的投入就够让小国咋舌。 但老资格的军迷都清楚,中巴军贸从来不是菜市场讨价还价。上世纪 80 年代西方卡脖子时,中国二话不说把歼 - 7 生产线搬到巴基斯坦,连工程师都是带着全家住到卡拉奇的。那种交情,早超越了普通买卖。 巴基斯坦急着换新战机,实在是被邻居逼得没辙。印度刚从法国弄来 "阵风",还喊着要搞国产五代机,边境上空的对峙里,巴基斯坦飞行员驾驶的老战机常常被对方雷达压一头。这种差距,可不是靠勇气能弥补的。 中国这边也有自己的盘算。歼 - 35 在珠海航展上秀过短距起降的硬功夫,换了国产发动机后更是底气十足,沙特、阿联酋的武官们都在台下记了满满几页纸。但歼 - 20 是另一回事 — 机身上的隐身涂层能吸收多少频段的雷达波,相控阵雷达的探测算法有多精,这些都是压箱底的宝贝。 再说说那 300 多亿欠款,里面的弯弯绕绕多着呢。2008 年金融危机一闹,巴基斯坦卢比贬得像纸,原本签好的合同按美元一算,欠款凭空涨了三成。 这几年疫情又把他们的纺织业折腾得够呛,手里的外汇早就捉襟见肘。真要逼急了,恐怕连买石油的钱都得挪过来。 有意思的是,两国最近想出了新招。去年签的协议里,巴基斯坦把几个港口的运营权和矿场开采权划给中国企业,用资源抵欠款。这种 "以矿换弹" 的玩法,既让巴基斯坦喘了口气,也让中国企业在海外多了些落脚点。 伊斯兰堡防务展的晚宴上,巴基斯坦国防部长端着酒杯走到中国展区。"还记得 ' 枭龙 ' 吗?" 他指着墙上的合作照片,"当年我们一起把图纸变成了能打仗的飞机,现在该让更厉害的家伙飞起来了。" 这话里的分量,在场的人都听得明白。 其实这事儿背后,是两个国家在棋盘上的默契走位。巴基斯坦需要硬家伙守住家门口,中国得掂量技术安全和战略利益。那笔 300 亿的欠款,更像是根纽带,把双方的利益绑得更紧 — 毕竟在复杂的地缘棋局里,能信得过的伙伴,比账本上的数字金贵多了。 现在谈判还在继续,歼 - 35 的合同细节传得有鼻子有眼,歼 - 20 的话题却还是禁区。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不管最后买成啥样,中巴这步棋都走得挺妙 。 既照顾了交情,又守住了底线,还顺便给地区局势添了点新变数。这大概就是老话说的,高手过招,落子都带着回响。 要知道,巴基斯坦的空军基地里,早就有中国工程师的常驻办公室。从 "枭龙" 的维护到预警机的升级,双方的技术人员天天泡在一起。这种深度绑定,哪是简单的 "买和卖" 能概括的。 再说歼 - 35 要是真落地巴基斯坦,整个南亚的空中力量格局都得变。印度花大价钱买来的 "阵风",突然就得面对隐身战机的威胁,这种战略威慑力,可比单纯卖几架飞机值钱多了。 当然,中国也不会做赔本买卖。巴基斯坦的港口使用权可不是小数目,那些深埋地下的矿产资源,换算成美元可是笔长期收益。这种 "今天送装备,明天赚资源" 的模式,早就被证明是双赢的好路子。 所以说,别光盯着那 300 亿欠款较劲。中巴这对老伙计,早就把账算得明明白白 —— 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上,有个能背靠背的伙伴,才是最划算的买卖。
歼36比当初歼20进度更快!在中国航空领域,一款新型战机悄然升空,速度之快超
【5评论】【4点赞】
大桐小亦
斗米恩升米仇 是时候让巴基斯坦长点脑子了
用户10xxx61
要饭的要上天了
用户名用户名用户名用户名用户名用户名用户
运20直20可以卖!
用户70xxx83
当他全是中国武器了,也打不了咱啊,核心设置肯定咱们控制了啊,打咱们他都起飞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