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说,在俄乌全面开战后,中国进口石油中俄油占比仅从13%增至16%,而印度

小鸣谈天下 2025-08-20 21:17:43

美国财长说,在俄乌全面开战后,中国进口石油中俄油占比仅从13%增至16%,而印度则从1%升至42%,印度靠做倒爷赚麻了,必须狠狠整治。 美国财长贝森特这番“中印区别论”可谓精准踩中了国际政治的雷区。数据明晃晃地摆着:中国进口俄油比例战争前后波动仅有3个百分点,印度却像坐火箭般猛增41%。这哪里是简单买油,分明是踩着西方制裁的红线搞能源套利,难怪美国人急得跳脚。 ✨ 印度倒卖俄油的生意经✨ 印度把折扣俄油做成了暴利买卖。每桶俄罗斯乌拉尔原油比国际基准价低个15-20美元,印度炼油企业一转手就是巨额利润。2025年,印度高达38%的进口石油来自俄罗斯,靠加工转卖这些低价原油,特别是向急需柴油和航空燃油的欧洲出口,赚取了可观的收益。有报道称,印度通过这种方式可能已获利160亿美元。 🛢️中国的稳健能源策略🛢️ 对比之下,中国的能源进口策略则显得更为稳健和着眼长远。中国增加了俄罗斯乌拉尔原油的进口,尤其是通过海运方式,但这更多是基于长期能源供应格局和多元化的考量。中国2025年4月的数据显示,其原油进口来源中,俄罗斯约占16.8%,与此同时,从马来西亚的进口量同比大幅增长了96.8%,中东七国也占据了38.4% 的份额。这表明中国的能源进口并未“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 美国的“双标”与战略困境⚖️ 美国对中印购买俄油的态度,被很多人视为典型的“双重标准”。美国财长贝森特强调两国行为“能一样吗”,并指责印度“牟取暴利”、“不可接受”。然而,美国对中国却似乎更“谨慎”,甚至被国内鹰派批评为“不敢因俄油问题对中国下手”。这种差异背后,恐怕是美国权衡自身利益后的现实选择:既要维护所谓“规则”,又不得不面对中国在全球经济和政治中的巨大影响力。 💸 印度面临的代价与反击💸 印度的“能源套利”行为并非没有代价。美国已威胁对印度商品征收累计高达50%的关税,这无疑会给印度经济带来压力。作为回应,印度也采取了诸如暂时取消11%的棉花进口关税等举措,向华盛顿发出和解信号。然而,深度的国防合作(印度约38%的武器进口来自俄罗斯)以及对廉价能源的刚性需求,使得印度难以轻易切断与俄罗斯的能源联系。 🌍 地缘棋局中的能源博弈🌍 能源从来不只是商业买卖,更是大国博弈的筹码。印度增加购买俄油,在某种程度上扮演了“全球能源中间商”的角色。这虽然招致美国不满,但也反映了多极化世界中,各国都在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印度借此保障了能源安全、稳定了国内油价,甚至提升了其在地缘政治中的话语权。 美国财长的怒吼,听起来声势浩大,实则暴露了美国在应对国际秩序变化时的力不从心。它既无法完全约束印度的“投机”,也难以用同样强硬的手段规训中国。这场因俄油而起的风波,恰恰是世界格局变迁的一个缩影:老牌强国试图维护旧秩序,而新兴力量则在缝隙中寻找机会,重塑新的游戏规则。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2
小鸣谈天下

小鸣谈天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