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荣警告:中国要警惕俄罗斯背后的真正意图 说到这,大家是不是第一反应就觉得:“俄罗斯不是在和美国对抗吗?我们在这中间不算受益了?”但金灿荣的这番话,背后深藏着不少深意。 首先得明确一个前提:中俄关系现在确实热乎,高层互访频繁,能源合作也搞得风生水起。但国际关系里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就像去年俄罗斯突然禁止进口中国部分卡车车型,理由是“安全不达标”。这事儿表面看是贸易摩擦,背后可能藏着更深的考量。 要知道,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占有率都快六成了,俄罗斯本土车企被挤得节节败退。这种情况下,俄方突然祭出贸易保护主义大旗,很难说不是在给本土产业争取喘息空间。 毕竟俄乌冲突打了这么久,俄罗斯承受的压力不小。虽然中国在国际场合保持中立,但俄罗斯心里肯定希望咱们能多给点支持。 可咱们有自己的战略考量,不可能完全跟着俄罗斯的节奏走。毕竟去年中俄贸易额增速明显放缓,从之前的26%降到了2.9%,这里面既有西方制裁的影响,也可能有双方博弈的因素。 最近普京又放出风来,说要发动新一轮春夏攻势。虽然咱们不希望俄罗斯战败,但俄罗斯如果在战场上取得优势,会不会在对华合作中态度更强硬? 比如在中亚事务上和咱们争夺影响力,或者在北极航道开发上提高门槛?毕竟俄罗斯刚对中国开放北极航线,看似让步,实则可能是在拿战略资源做交换。 还有个容易被忽视的点:俄罗斯的经济结构太单一,过度依赖能源出口。这种情况下,一旦国际能源价格波动,俄罗斯经济就会剧烈震荡。而中国作为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咱们的经济政策调整对俄罗斯影响巨大。 俄罗斯会不会担心过度依赖中国,从而在合作中设置各种障碍?比如在金融领域,中俄本币结算虽然超过95%,但真正的金融深度合作还很有限,双方在汇率机制、跨境支付系统上的对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有人可能会说,俄罗斯不是和咱们签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吗?这白纸黑字的条约还能不算数?可别忘了,国际关系里条约是死的,国家利益是活的。 当年中苏关系蜜月期时,两国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够铁了吧,后来还不是因为国家利益分歧闹到兵戎相见。 现在俄罗斯虽然和咱们关系好,但骨子里对大国地位的追求没变。就像俄副外长最近警告核对抗风险未减,这种强硬姿态背后,既有对西方的威慑,也可能是在向咱们展示肌肉。 当然,咱们也不能把俄罗斯想得太坏。毕竟双方在反对西方霸权、推动多极化世界上有共同利益。但金灿荣的提醒,本质上是让咱们在合作中保持清醒。 比如俄罗斯现在对中国开放北极航线,确实能让咱们的货船节省30%的运输时间,但北极航道的控制权还在俄罗斯手里,哪天他们变卦了怎么办?再比如中俄联合研制的CR929大飞机项目,现在进展缓慢,这里面有没有俄罗斯对技术转让的顾虑? 说到底,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就像跳舞,得踩着对方的节奏来。咱们既要抓住俄罗斯需要中国的窗口期扩大合作,也要防备对方在关键领域卡脖子。 就像去年中国企业在俄罗斯投资建厂,本以为能借着低价能源和地皮大干一场,结果因为对当地法律和市场环境不熟悉,好多项目亏得血本无归。这就是典型的“只见利益,不见风险”。 总结一下,金灿荣的警告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提醒咱们在热乎的合作表象下,看到俄罗斯可能存在的战略博弈。这种博弈可能体现在经济领域的保护主义,可能体现在国际事务中的利益交换,也可能体现在战略资源的争夺上。
世界真有意思:一,美国拉拢了俄罗斯,一起对付中国,那么美国的霸权将稳定下来。
【71评论】【5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