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直接摊牌对泽连斯基说:你真要硬打,我也不拦着,但得看清现实,很多结局早就写

观今言史啊 2025-08-20 11:22:22

特朗普直接摊牌对泽连斯基说:你真要硬打,我也不拦着,但得看清现实,很多结局早就写好,你的那些幻想根本不可能。 打下去,乌克兰只会丢掉更多土地,克里米亚拿不回,北约也进不去,美国更不会再掏钱。 不是特朗普口无遮拦,而是这番话太赤裸裸,最近他又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连发几条言论,直言乌克兰再想要什么克里米亚、北约,都别做梦,打仗打到现在,输赢早写在剧本里。 在8月17日的社交媒体发文中,特朗普直言乌克兰"收不回"克里米亚且无法加入北约,更警告泽连斯基"有些事情永远不会改变"。   这番表态并非临时起意,而是美乌关系质变的标志性节点——它意味着美国正式放弃对乌克兰领土完整的承诺,转而将现实利益置于国际规则之上。   通过白宫会晤时特意摆放的俄控区地图,特朗普以视觉压迫向泽连斯基传递明确信号:克里米亚及乌东四州的主权争议已被视为既定事实。   这种心理施压远超外交辞令范畴,实则是为后续领土交割做铺垫。尽管特朗普声称将推动欧洲国家为乌提供"类似北约的保护"。   但德法领导人被冷落白宫的遭遇证明,这种替代方案根本缺乏实质支撑。所谓"安全保障"不过是外交话术,既无军队部署计划,也无条约约束机制。   军事上,顿巴斯防线崩溃与征兵年龄降至25岁的现实,印证了乌军作战能力的系统性衰退。特朗普所谓"打下去只会失去更多土地"的警告,正以每天俄军推进数百米的速度变为现实。   政治上,战时状态延长的合法性危机持续发酵。特朗普公开质疑泽连斯基"作为没有选举的独裁者",虽含个人恩怨成分,却也折射出西方对乌统治集团的信任危机。   美英密谋扶持扎卢日内取代泽连斯基的传闻,更预示其政治生命的倒计时。德法领导人集体吃闭门羹的戏剧性场面,象征着跨大西洋同盟的深刻裂变。   特朗普当面驳斥欧洲"先停火再谈判"的主张,本质上是在肢解欧洲的地缘话语权。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通过北约军援乌克兰的机制。   实质是让欧洲国家为美制武器买单——这种"安全保障外包"模式,使欧洲沦为支付战争账单的提款机。   这种羞辱性待遇正在催生战略觉醒。欧盟防务开支在特朗普首个任期内增长23%的伏笔,可能因本次危机加速质变。   当马克龙目睹特朗普径自离场去与普京通话时,"战略自主"已从政治口号变为生存必需。   通过阿拉斯加峰会前的军事加压,迫使特朗普接受俄方核心诉求。在领土问题上,克里米亚主权与乌东控制区已成为不可谈判的底线。   更精妙的是能源博弈。2019年美国对欧液化气出口首超俄气的历史,因战争导致的欧洲能源转型出现逆转。   即便在战火中,俄罗斯仍通过"能源设施停火协议"维系对欧影响,这种以战促和的策略正逐步收效。当普京提议由中国担任"安全担保国"时,中方婉拒的深层考量值得玩味。 这不仅是对"不结盟"原则的坚守,更是对特朗普式"安全保障"本质的清醒认知——当美国连本国军队都不愿部署时,所谓担保不过是风险转嫁的代名词。   中方的劝和促谈立场,既规避了西方设计的责任陷阱,又为战后秩序重建保留了建设性空间。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时美国的绥靖政策,已预示今日乌克兰的被抛弃命运; 特朗普与普京的个人互动模式,不过是权力博弈的感性注脚;而乌克兰从"欧洲盾牌"沦为"资源抵押品"的蜕变,正应验了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的冰冷法则。   这场危机最深刻的教训在于:当大国将盟友视为可交易资产时,小国所有的牺牲都终将成为账本上的折旧成本。   特朗普要求泽连斯基接受的不仅是领土损失,更是对百年国际秩序逻辑的彻底重构——在这里,强权即真理的古老法则,依然在支配着人类的命运。   参考资料:特朗普喊话泽连斯基:有些事永远不会改变 接受现实可立即停战 2025-08-18 10:24·新重庆-重庆日报

0 阅读:0
观今言史啊

观今言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