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红军12个师师长结局一览,有的英勇牺牲,有的成开国上将! 李聚奎出生在湖南安化一个普通农民家,小时候就上私塾,1926年加入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工兵营,从士兵干到班长,跟着部队北伐。1928年夏天,他受彭德怀影响,参加平江起义,加入红军,从班长一步步升到排长、连长,参与攻打文家市等战斗。陈光是湖南宜章人,1928年湘南起义后入红军,当上支队副支队长,在乡间带队行军。罗炳辉来自云南彝良贫苦汉族家庭,1915年入滇军,从士兵升营长,1926年北伐中率队攻南昌,1929年领导靖卫大队起义,转入红军。 洪超湖北黄梅人,1927年广州起义后加入红军,先当朱德警卫员,后来升中队长、大队长和军参谋。李天佑广西临桂出身,1928年入桂军,1929年百色起义后任排长,从特务连连长干起。曹德清湖南益阳人,1928年平江起义加入红军,先后任团长等职。陈伯钧四川达县农民家庭,1923年考师范,1927年进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参加平定夏斗寅叛乱,加入党组织,从参谋长升到军长。 彭绍辉湖南湘潭人,1928年平江起义入红军,从团长升师长。周昆湖南平江人,1927年秋收起义任排长,在三湾整编中调整队伍。周子昆广西桂林教员家庭,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1925年入铁甲车队任班长,1927年南昌起义任连长,南下途中指挥部队。孙超群安徽阜南贫苦农民,1926年入粤军第九混成旅当兵,参加北伐。陈树湘湖南长沙人,1919年参与长沙反日运动,1922年加入青年团,1925年入党组织,1927年秋收起义任班长,在井冈山巡逻站岗。 这些师长大多从底层军人起步,投身起义,逐步在红军中积累经验,参加过北伐、护国战争等,早年生活艰辛,靠实战一步步上位,没什么花里胡哨的背景,就凭着实际表现站稳脚跟。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等地出发,长征路上,这些师长面对敌军围堵,指挥部队作战。李聚奎率红一师在前锋,在三甲嶂阻击陈诚部队,挡住敌三个师进攻。陈光带红二师四团急行军120公里,飞夺泸定桥,为北上开路。罗炳辉兼红九军团长和红三师师长,组织部队渡河,避开敌巡逻。 洪超指挥红四师在江西信丰突围,与陈济棠部作战,身负重伤牺牲,年仅25岁。李天佑率红五师参加攻娄山关、袭遵义城、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等战斗。曹德清的红六师在云南扎西行军,他病逝,年26岁。陈伯钧指挥红十三师参加草市坳、龙源口、黄洋界保卫战等。 彭绍辉率红十五师在草台岗霹雳山作战,失去左臂。周昆的红二十一师掩护侧翼。周子昆指挥红二十二师在湘江战役、攻遵义、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孙超群的红二十三师殿后阻击追兵。陈树湘的红三十四师在湘江血战4天5夜,掩护主力过江,后在江华道县激战,身负重伤牺牲,年29岁。 长征中,这些师长直接面对敌军优势兵力,指挥部队阻击、突围、渡河,付出巨大代价,有人倒下,有人坚持,体现了实战中的韧劲和牺牲。 长征后,李聚奎担任红四方面军参谋长,指挥攻通渭城,1937年率部在晋东南作战,神头岭设伏打击敌军,后来任解放军后勤学院院长、石油工业部部长、总后勤部政委,1955年授上将军衔。陈光继续抗日作战,1954年6月去世。罗炳辉率红九军团通过凉山彝区,与彝族交涉,会宁与主力会合,1946年病逝,享年49岁。 洪超长征初期牺牲。李天佑调红四方面军参谋长,指挥直罗镇战役,1955年授上将军衔。曹德清1935年病逝。陈伯钧任红四方面军参谋长,指挥西渡黄河,1955年授上将军衔。彭绍辉伤愈后作战,在陕北建工事,1955年授上将军衔。周昆任八路军115师参谋长,1938年3月在山西携3万军费失踪,下落不明。 周子昆任新四军副参谋长,向苏南挺进,1941年皖南事变中牺牲,年40岁。孙超群任陕北红军独立师副师长,指挥游击战,新中国后任防空高射炮兵学校校长、华北军区防空军司令员、解放军工程兵副司令员,1955年授少将军衔。这些人后期发展各异,有人建功立业,有人早逝或失踪,反映了那个时代军人的真实轨迹。
此人军衔不好评,元帅、大将都可能,他说:苏联同职务是元帅“1955年3月15日
【4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