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临终前吩咐坐弟子说:“我命终前请在帐外念佛,但亦不必多念。命终后勿动我体

菖蒲繁花居 2025-08-18 23:16:23

弘一法师临终前吩咐坐弟子说:“我命终前请在帐外念佛,但亦不必多念。命终后勿动我体,锁门八小时。八小时后,不必擦体洗面,随身衣被裹了,送往后山坳中即可。历三日有虎食我最好,虎不来则就地焚化。化后再布告周围,万不可早通知。“ 李叔同生于1880年天津盐商家庭,父亲是进士出身,年近七旬才生他,母亲是侧室。他五岁丧父,由兄长抚养,从小接受私塾教育,练习诗词书画,展现天赋。他爱养猫,家里常有几只,还在留学时发电报问猫的情况。七岁起跟随乳母读格言集,能懂其中禅机,早早显露出超然的一面。青少年时已能作诗对联,15岁写对联练书法。1898年移居上海,加入书画社团,就读南洋公学经济科。那时候他交友广泛,与艺界女子来往,生活放浪,像个富家公子。 1905年母亲去世,他办丧事打破传统,用钢琴伴奏哀乐,不收重礼,只备蛋糕招待,来宾惊奇,传为奇事。随后他赴日本留学,入东京美术学校和音乐学校,学油画和钢琴,还参与同盟会活动。1906年创办春柳社,上演话剧如茶花女,开创中国话剧先河。他练习钢琴,学习西洋曲调,回国后影响大。1911年回国,任教浙江两级师范和南京高等师范,教图画音乐,推动新教育。他上课发现学生不规矩,课后轻声提醒,示范规则,学生自愧。 1912年在上海主编太平洋报文艺副刊,推广美育。1916年接触佛学,尝试断食修行,记录变化。1918年39岁在杭州虎跑寺剃度,法名演音,号弘一,专研律宗。他出家后谢绝俗世,严守戒律,到处云游弘法,抄写经文,留下书法作品。弟子如丰子恺受影响,转向艺术与佛学结合。他拒绝名利,58岁时市长邀宴,他作偈婉拒。62岁时沉疴不起,知道大限将至,口述遗嘱给弟子。 弘一法师晚年弘法泉州一带,1942年秋患疟疾和伤寒,身体虚弱。他拒绝服药,早几天断食,只饮清水,坚持随缘而去。他召见弟子妙莲,口述遗嘱,先强调一切由妙莲负责,其他人不得插手。然后说明离世前弟子只需在帐外轻念佛号,不用过多。圆寂后不能动遗体,锁门八小时,不许进入。八小时后无需擦拭清洗,用衣被包裹,抬到后山坳放置三天。若有老虎食遗体最好,符合自然,无需干预。若无,就地焚烧,焚烧后通知周边,不可提前张扬。 这些安排源于他对佛法无常的体悟,他一生修持律宗,注重戒律,对微小生灵也慈悲,如遗嘱中指定火化时龛角垫水碗防蚁。他曾多次写遗嘱,如1935年大病时类似交代,显示一贯作风。临终前几天,他还默念阿弥陀佛,保持平静。整个遗嘱过程平和,体现他视死如归的态度,不求热闹,只求简朴。这份遗嘱流传后,让人看到高僧对生的淡泊和对死的从容。 弘一法师圆寂前三天,手书悲欣交集四字作为绝笔,赠侍者妙莲,表达悲苦与解脱的交织。1942年10月13日农历九月初四晚,他保持吉祥卧姿,在念佛声中往生。弟子依嘱锁门八小时,未动遗体。然后包裹衣被,抬至后山坳放置三天,无老虎出现,遂就地火化。火化后,从骨灰中捡出1800颗七彩舍利子和数百块舍利块,证明其修行境界。事后通知周边,荼毗仪式简朴,仅少数人参加。 舍利分葬于泉州清源山西弥陀岩和杭州虎跑定慧寺建塔。泉州部分1952年迁建清源山舍利塔,塔身洁白,由石室和塔组成,1979年重建,继续供奉。他的遗著如弘一法师全集和抄经作品流传,影响佛学界和艺术界。他被尊为律宗第十一世祖,推动南山律宗中兴。弟子丰子恺等传播其精神,人们缅怀其贡献。

0 阅读:110
菖蒲繁花居

菖蒲繁花居

给你想看的,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