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事后诸葛亮眼光反思铁原阻击战成因,透射出当时高层指挥的全局性缺陷。主要表现在战略思维上放大我军的优势、弱化我军的劣势,相反则放大敌方的劣势,弱化敌方的劣势。 1、将迂回穿插和分割包围战术视为我军独有法宝,放大了山地战中我军迂回穿插和分割包围战术的效能,贬低机械化部队在山地运动战中的快速机动性能,从而忽略了敌方可以利用机械化部队实施快速反穿插占领战略要地实施一剑封喉的杀招。 2、第五次战役布局中,光盯着敌方战略纵深较浅盘算着自己如何穿插对手却忽略了自己的防御纵深保护。根源上是压根没有想到敌方通过快速反穿插实施战略要地控制的战术可能性。 3、众所周知,诸葛亮失街亭未失在谋而是失在用人上,而铁原的重要性却是在敌方露出穿插攻占意图时才被我方看出,不然也不至于仓促间急抓63军来担负阻击。而且更为惊险的是63军凑巧在铁原附近,要不然真是要被敌方扼住我方撤退大军的咽喉了。现在想起来都后怕,真出现铁原被占领不知道战局该如何改变了。 本文无任何褒贬之意,只是从以史鉴今角度分享个人感概,任何事情都要从实事求是的角度去对待和认识,方能对后来者所借鉴。
绑在树上的两个日军跟血人一样,一个喉管被切开已经断气。另一个则被几个欢声笑语的士
【64评论】【3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