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马克龙今天(8月15日)发文说:“今天上午,在特朗普总统和普京总统于阿拉斯加会晤之后,我与特朗普总统、泽连斯基总统以及我的欧洲伙伴举行了协调会议。
此次会晤后,我们继续与欧洲同行进行讨论。我们一致认为:
→只要俄罗斯的侵略战争还在继续,而且没有达成尊重乌克兰权利的稳固持久的和平,就必须继续支持乌克兰并向俄罗斯施压;
→任何持久和平都必须伴随着坚定不移的安全保障。在这方面,我欢迎美国愿意做出贡献。我们将与美国以及‘自愿联盟’的所有伙伴合作,并很快与他们再次会面,以取得切实进展。此外,我们也必须吸取过去30年的所有教训,特别是俄罗斯根深蒂固的不履行承诺的倾向。
我们将继续与特朗普总统和泽连斯基总统密切合作,确保本着团结和负责任的精神维护我们的利益。
法国继续坚定地与乌克兰站在一起。”
评几句:马克龙的表态,更像是在欧洲复杂的地缘政治棋盘上,为法国划出清晰的“立场边界”。他一边紧跟美国节奏,强调“持续支持乌克兰、向俄施压”,这既是对北约盟友体系的呼应,也想借“团结抗俄”巩固法国在欧盟的核心地位——毕竟在欧洲多国对援乌态度渐显疲态时,强硬立场能凸显法国的“领导力”。
另一边,他刻意点出“俄罗斯不履行承诺的倾向”,看似是历史教训总结,实则是给未来可能的谈判留足“后手”:既向乌克兰传递“不会轻易妥协”的信号,也向国内和欧洲盟友证明,法国的外交不会为了和平而“无底线让步”。这种表述,巧妙平衡了“主战派”与“务实派”的诉求。
但细究之下,其表态的矛盾性也很突出:既希望美国参与安全保障,又试图展现欧洲的自主性(提及“自愿联盟”);既强调“持久和平需安全保障”,又用对俄的负面定性削弱了对话基础。这背后,是法国乃至欧洲在俄乌问题上的深层困境——既想摆脱对美依赖,又离不开美国的安全背书;既渴望结束冲突,又不敢触碰各方核心利益的博弈。马克龙的“坚定”,终究难掩欧洲在大国角力中的被动与纠结。
大雄
二站投降国哪有那么多勇气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