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毛主席的四个史实真相,请一些人不要再造谣了!第一,贺子珍于1937年秋天离开延安,有传言说是因为有人“插足”,这说法广为流传,实际上是子虚乌有。 1937年的秋风吹过延安,带走了一个传奇女人的身影。贺子珍离开黄土高原的真正原因,却被后世编成了各种离奇故事。 那年延安来了位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还有她的翻译吴莉莉。两位洋女士带来了交际舞这个新鲜玩意儿,在窑洞里办起了舞会。毛泽东作为党的领袖,自然要参加这些外事活动。 可17岁就扛枪打仗的贺子珍,从井冈山一路拼杀到陕北,身上还嵌着长征路上的弹片。让这样一个女战士去跳交际舞,确实有些强人所难。 更要命的是,延安的医疗条件实在太差。贺子珍体内的弹片时常疼痛难忍,加上她又怀了孕,想着要不到外地治病去?上海那边条件好些。 1937年10月,贺子珍踏上了西去的路。哪知道刚到西安,就听说上海沦陷了,这下可傻眼了。正巧碰上王明一行从苏联回来路过西安,她灵机一动:干脆去莫斯科吧,那里医疗条件更好。 毛泽东哪舍得让她走?一次次派人送信劝她回延安,甚至托老战友谢觉哉在兰州苦劝。可贺子珍铁了心要走,谁也拦不住。 莫斯科的日子可没想象中那么美好,她化名“文云”进了东方大学,却因为语言不通寸步难行。更惨的是,她和毛泽东在苏联生的儿子廖瓦因肺炎夭折了,而国内又传来毛泽东再婚的消息。 战争爆发后,贺子珍被转移到伊万诺沃儿童院。为了换点吃的,她把自己的衣服都卖了,还夜以继日地织毛衣支援前线。最绝望的时候,因为跟院长吵架,竟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头发被剃光,天天被打针,直到1946年王稼祥夫妇发现了真相,她才重见天日。 1947年回国后,贺子珍选择在上海隐居。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提出要见她一面。22年未见,再次相遇时,她只哽咽着说了句:“都是我不好,那时太不懂事。” 这次见面只有90分钟,却成了两人此生最后的相聚。晚年的贺子珍常让女儿李敏给毛泽东带些南方的时鲜果品,毛泽东也会回赠一些小物件。有一方旧手帕,被她一直珍藏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至于传说中的“江青插足”,纯属子虚乌有。江青1937年8月底才到延安,先是接受组织审查,11月才进中央党校学习。而贺子珍10月就已经走了,两人压根就没见过面,哪来的争风吃醋? 看这段历史,贺子珍的选择其实很好理解。身体的病痛、恶劣的医疗条件、战争的阴霾,再加上个人的倔强性格,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促成了她的出走决定。 历史的真相往往比传说更加动人,贺子珍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做革命者的风骨,即使在最艰难的岁月里,她也从未放弃过理想和信念。 信源: 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依据中央档案馆原始档案
林彪叛逃后,纪登奎为郑维山说情,毛主席:你头上的白头发少两根“主席,我觉得郑维
【1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