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脚后的身体不适,需要从四个方面分析:结构、筋膜、神经、本体感觉。从...

之道在明明德 2025-08-16 15:03:02
崴脚后的身体不适,需要从四个方面分析:结构、筋膜、神经、本体感觉。 从结构上看,崴脚后最常见的是腓骨向下向前的错位。腓骨错位后最容易观察到的现象是足背屈受限,在生活中就是勾脚障碍,爬山、下蹲困难。 与此同时发生的,还有距骨滑动机制障碍。距骨面是一个前宽后窄的梯形,它完美的嵌合在胫骨和腓骨远端形成的榫桙结构中。勾脚时,胫骨和腓骨之间的距离增大,距骨向后滑动,伸脚背时,距骨向前滑动,胫骨和腓骨靠近。无论是距骨本身的后滑动出现问题,还是腓骨头抵抗距骨向后的运动,其结果都是足背屈(勾脚背)障碍。 当一个人勾脚背障碍时,走路就无法很好的完成支撑相的中期动作,无法顺利地勾脚,他就会增加屈髋或屈膝或髋外展来代偿。从整条筋膜链往上代偿。最终可能在髋膝,骨盆,脊柱,眼睛,前庭等处造成障碍。 腓骨错位后,腓骨和胫骨骨间膜可能受损,这是人体前深线的路段,可能会向上影响到内部功能。 在神经方面,坐骨神经的分支腓总神经从腓骨头的后面绕行,向前穿过腓骨长肌,最终发出分支到达足背控制皮肤感觉。当腓骨错位时,就会对这条神经造成压迫,在神经分布区域产生疼痛。 足底和关节韧带,有很多本体感受器,影响着一个人对于空间的感知。看似有些危言耸听,但在实践中,严重崴脚对一个人的确有着肉眼可见的影响。 虽然听着很严重,但是思路理清之后,处理方法并不难。将损伤的筋膜释放,错位的距骨和腓骨复位,再恢复腓总神经的滑动能力就可以了。 但是有时候,一些衍生问题时间久了也会变成原发问题。比如腓骨移位后,股二头肌紧缩,时间久了股二头肌会变成原发问题,影响骨盆。还可以再往上推演出很多问题,但空讲没有意义,就不再多说。 当一个人身上出现多处障碍时,看一下他足踝的功能,有时候会有意外发现。 —————————————— 上午发的文章被系统屏蔽了,所以重新发一遍。这样的一篇普通文章,不知它们为何要屏蔽。之前答应过一些粉丝,文章会一直更新下去,但是经常屏蔽和限制发送。所以,看缘分了。

0 阅读:10
之道在明明德

之道在明明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