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纪念日,靖国神社人山人海,石破茂公开表态,不提道歉反省 80年后的投降日,东京靖国神社前却人头攒动,政客们排队参拜,而日本首相石破茂的公开讲话里,只字未提“侵略”“道歉”或“反省”,反而向靖国神社供奉了祭祀费。 这一幕,让亚洲各国再次看清,日本的“历史健忘症”,似乎从未痊愈。 石破茂在“全国战殁者追悼仪式”上称“必须铭记战争的悔恨和教训”,却刻意回避了日本对亚洲各国的加害责任。 这种赤裸裸的双标显然是在讨好国内右翼势力,毕竟,他的执政地位正摇摇欲坠,7月参议院选举自民党惨败,支持率下跌。 而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直接参拜靖国神社,更是一种政治姿态的延续,父辈的“拜鬼”传统,如今成了右翼政客的“投名状”。 这种操作,本质上是在告诉选民“我们没忘‘帝国荣光’”,但他们记得的“荣光”,却是邻国记忆里的伤痛。 靖国神社的问题,从来不只是“祭拜祖先”那么简单,这里供奉着14名甲级战犯,而游就馆的展览至今仍将“大东亚战争”美化为“自卫之战”。 更荒诞的是,日本对神社拨付的“慰灵费”可一点没少,反而福是岛核污水处理的预算却被削减,这样的作为令人不耻,也恰恰暴露了日本政治对历史的扭曲。 讽刺的是,就在政客们忙着“拜鬼”的同一天,东京市民却在靖国神社外举行烛光游行,高呼“反对参拜”“阻止军国主义复活”。 石破茂的模糊表态,立刻引发外交反弹,韩国总统李在明在光复80周年纪念仪式上敦促日本正视“痛苦历史”;中国外交部则严正抗议,指出靖国神社是“日本军国主义的精神工具”。 更深远的影响是,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已因此无限期推迟,历史问题,始终是横亘在东亚合作前的“幽灵”。 日本或许以为,只要不提“侵略”,就能“轻装上阵”,但现实是否认历史只会让邻国更加警惕。 近年来,日本防卫预算却逐渐飙升,同时修改教科书淡化“南京事件”“慰安妇”等内容,这种“军事松绑+历史修正”的组合拳,只会让亚洲各国怀疑日本是否真的放弃了“帝国野心”。 80年过去,日本的战争记忆仍是“残缺的”,它记得广岛长崎的原子弹,却选择性遗忘南京的30万亡魂;它哀悼“战殁者”,却避谈“加害者”。 这种记忆的偏差,不仅阻碍了与邻国的和解,更可能让日本重蹈覆辙,正如东京市民在烛光中呐喊的那样“不反思历史的人,终将被历史反噬。”
果然还是日本人最懂日本人!今天是日本战败投降80周年,本应是全日本深刻反思之
【2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