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承认了:在AI芯片中安装位置追踪器。 最近国际上又曝出一个大新闻,美国政府被路透社曝光在出口的先进AI芯片里偷偷装了位置追踪器,专门盯着这些芯片会不会被运到中国等被限制的国家。 其实美国用追踪器监控出口货物不是头一回了。早在上世纪,他们就用这招追踪飞机零部件等敏感物资。这次盯上AI芯片,是因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太快,美国坐不住了。 根据两个知情人士透露,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和联邦调查局(FBI)联手,专门挑那些可能被转卖到中国的芯片货件下手。 他们的做法很隐蔽,比如2024年那批戴尔服务器,不仅在包装箱外面贴了智能手机大小的追踪器,还在服务器内部藏了更小的设备,连电路板缝隙里都不放过。 这些追踪器的作用可不小。一方面能实时监控芯片的位置,一旦发现偏离预定路线就立刻报警;另一方面还能搜集证据,用来起诉那些违反出口管制的公司。 有供应链的人透露,他们甚至看过经销商拆解追踪器的视频,可见这种监控已经到了让行业人心惶惶的地步。 美国这次的动作其实是技术遏制战略的升级版。以前他们只是限制高端芯片出口,现在直接把监控植入产品本身。 更绝的是,美国议员还在推动《芯片安全法》,要求所有高端AI芯片必须内置“位置验证技术”,甚至支持远程关闭功能。 虽然英伟达一直否认H20芯片有后门,但北京邮电大学的专家指出,芯片设计的闭源特性让检测难上加难。比如H20的驱动和固件都是保密的,中国企业根本无法验证里面有没有隐藏的追踪代码。 更让人担忧的是,美国可能“软硬兼施”。硬件层面,他们可能在芯片里加一个小CPU,专门负责监控和通信;软件层面,通过驱动程序更新偷偷植入追踪功能。 360集团的周鸿祎就举过例子,GPU驱动程序非常复杂,很容易隐藏后门代码,能根据WiFi信号判断设备位置。这种技术霸权已经不是单纯的贸易限制,而是在关键基础设施里埋“定时炸弹”。 面对这种科技霸凌,中国当然不会坐以待毙。7月底,国家网信办紧急约谈英伟达,要求说明H20芯片的安全风险。 虽然英伟达连发三次声明否认,但中国已经开始行动:关键部门被要求避免使用H20芯片,转而支持国产替代。 像华为昇腾、寒武纪这些本土企业,最近在金融、电力等关键行业的订单明显增加。 在技术检测方面,中国也在加速突破。比如“智检芯生”项目研发的“睿瞳”设备,能通过X光扫描和功耗分析检测芯片内部的异常电路。 不过专家也承认,芯片集成度太高,完全破解需要时间。所以现在一方面加强进口芯片的安全审查,另一方面大力扶持国产芯片产业链。 比如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就注资了多个封装检测项目,目标就是在2025年前实现高端检测设备的自主化。 美国的做法不仅针对中国,也让其他国家感到不安。欧盟最近宣布投入1450亿欧元搞半导体计划,明确要减少对美国技术的依赖。 欧洲企业已经尝到苦头,像意法半导体因为美国禁令失去华为订单,损失惨重。现在他们联合起来研发2nm工艺,就是想摆脱“美国卡脖子”的局面。 对全球产业链来说,美国的监控措施增加了合规成本。戴尔、超微这些制造商被卷入风波,要么装聋作哑,要么矢口否认。 但纸包不住火,供应链上的人都知道这些追踪器的存在。有消息说,中国经销商已经学会用特殊工具拆除追踪器,甚至形成了地下产业链。这种猫鼠游戏只会让全球半导体市场更加碎片化。 回顾历史,美国用技术霸权打压对手的例子不少,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比如上世纪90年代的Clipper芯片,原本是想监控通信,结果因为漏洞太多被废弃,还让美国信誉扫地。 这次在芯片里装追踪器,表面上是防止技术外流,实际上暴露了他们对自身竞争力的不自信。 中国在压力下反而加速了自主创新,2025年上半年国产GPU出货量同比增长300%,华为昇腾910B已经能支持万亿级大模型训练。 更讽刺的是,美国企业也在叫苦。英伟达H20芯片虽然解禁,但要把15%的销售收入上缴美国政府,这种“抽成”模式让企业利润缩水。 黄仁勋在内部会议上抱怨,这种做法只会逼着中国更快实现技术独立。 这场芯片追踪器风波,本质上是大国科技主导权的争夺。 美国试图用监控和封锁维持优势,但历史已经证明,技术垄断终将被突破,自主创新才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中国在这场博弈中,正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突围,而美国的做法,只会让自己在全球产业链中越来越孤立。
英伟达暴雷后,特朗普承认一个事实,中国开始要求,不要买美国芯。老奸巨猾的特朗普在
【3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