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5月,红九军军长孙玉清被马家军俘虏后,敌人未能识破他的真实身份,将其送往酒泉火神庙关押。 孙玉清一进门,被俘的红军战士纷纷站起,目光敬畏地注视着他。 一名年轻战士脱口而出:“军长,你也来了?”敌人瞬间狂喜——这一声称呼,彻底撕碎了孙玉清精心维持的“通信员陈泽功”的伪装,也将他的命运推向了绝境。 1909年,孙玉清生于湖北红安一个赤贫农家。 18岁前,他还在粮行当学徒扛活,暗中加入农民协会,手持柴刀参与除恶反霸。 黄麻起义爆发当夜,他跟着李先念的队伍直扑黄安城,从此明白“要翻身,必须拿起枪杆子” 。 1929年加入红军后,他从战士一路血战晋升。 川陕根据地反围剿时,他率一个团阻击敌军三个旅,被授予“以一胜百”战旗。28岁已是红九军军长,徐向前称他“作战勇敢,有战将之称” 。 1936年冬,西路军挺进河西走廊。孙玉清的红九军作为先锋,在“虎狼关”古浪遭遇绝杀:马家军集结三个骑兵旅、四个民团,以飞机大炮猛攻。 血战三昼夜,红军毙敌2000余人,但自身伤亡过半,兵力从6000人锐减至2000余人 。 天寒地冻中,战士们刺刀卷刃便抡起石头肉搏。孙玉清身负重伤仍死守阵地,最终被战士从尸堆中背出,西路军总部却将失利归咎于他,当场撤职 。 被撤职的孙玉清未消沉,带数十残部在祁连山游击。 零下三十度的风雪中,他们啃树皮、裹破毡,双脚冻得溃烂。 1937年3月,酒泉三道沟遭遇战中,他棉裤只剩半截,孤身持枪搏斗被俘。 面对民团盘问,他镇定自称“通信员陈泽功”,敌人搜出75发子弹与怀表却难辨真伪 。 关押月余后,孙玉清被押往火神庙。 这座破庙挤满被俘红军,他一进门,战士们条件反射般集体起立敬礼。 一名年轻战士的“军长”称呼,让敌军副官如获至宝 。 马步芳闻讯狂喜,将他绑赴西宁。 宴席上山珍海味堆叠,马步芳许诺:“交出兵权,青海一地归你管辖!”孙玉清沉默以对,目光如刀扫过满座敌将。 马步芳恼羞成怒,又押来他怀孕的妻子岳兰芳——她衣衫褴褛,在陆军医院做苦工已形销骨立,夫妻对视间,他只托看守传话:“随时准备牺牲!” 1937年5月末深夜,西宁东关新华布鞋厂后院。 刽子手将孙玉清绑在马槽木柱上,屠刀劈下,年仅28岁的战将血染沙土。 为邀功,马步芳割下头颅拍照送往南京,遗体草埋于体育场乱坟 。 消息传至延安,毛泽东彻夜未眠。 徐向前痛惜:“这是革命的重大损失!”八年后,彭德怀横扫马家军,凶手被公审枪决。 1950年,孙玉清从未谋面的儿子刘农穿上军装奔赴朝鲜,将父亲战旗插上异国山岗 。 今天,西宁市东关大街的火神庙早已拆除,但新华布鞋厂旧址立起了孙玉清的汉白玉雕像。 他家乡红安县孙家湾,26户人家走出30多名大学生,成了远近闻名的“高知村” 。 一把屠刀能斩断生命,却斩不断血脉与信仰的传承。 当年轻战士在火神庙喊出“军长”时,他或许不曾想到,这一声呼唤成了历史的注脚——它照见人性的脆弱,更衬出脊梁的刚硬。 孙玉清用生命回答了一个问题:信仰的重量,足以压垮敌人的刀锋。 新华社《孙玉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战将”》 中国军网《孙玉清-英烈纪念堂》 高台县人民政府《红军西路军烈士首级照片考》
1937年5月,红九军军长孙玉清被马家军俘虏后,敌人未能识破他的真实身份,将其送
良奥谈娱乐圈
2025-08-15 23:17:3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