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连巴基斯坦,柬埔寨,叙利亚,菲律宾这样的国家都敢和我们玩心眼?说白了,根子上还是咱们太大度、太善良了,我们觉得我对你好你就该感恩戴德,可国际政治这事儿,哪有那么简单? 这些年,日本道歉的“剧本”演了无数遍,2025年6月,日本驻华大使在演讲中说“对那场战争深刻反省和由衷致歉”,可转头日本政府就增加军费、修改教材淡化侵略历史。 更讽刺的是,8月,日本前国脚本田圭佑刚为质疑南京大屠杀道歉,转头就有政客在靖国神社拜鬼,这道歉,像极了小孩打碎花瓶后说“我错了”,转头又去踢球。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在“演”,清水英男这样的老兵,用余生忏悔;东京街头,不少市民举着“南京大屠杀30万,不可否认”的牌子抗议右翼。 2023年,日本民间团体“铭心会”连续38年组织“南京大屠杀证言集会”,这些声音,像黑暗里的星星火光,虽弱,却照见了人性。 “不原谅”是本能,3500万亡魂的沉默,是刻在民族记忆里的伤疤,但历史不是用来“记仇”的,是用来“照镜子”的。 美国南北战争后,南方州竖起纪念碑,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记住“分裂的代价”;欧洲人打完两次世界大战,搞出欧盟,不是因为“忘了疼”,而是因为“怕再疼”。 我们不需要日本“跪着道歉”,但需要他们“站着承认”,承认细菌战、承认南京大屠杀、承认“三光政策”。 就像德国总理勃兰特1970年在华沙跪下时说的:“我代表所有德国人,向你们下跪,”这一跪,跪出了德国的尊严,也跪出了欧洲的和平。 3500万条命,哪是一句“对不起”能抵的?但历史不是“非黑即白”的剧本,日本有右翼政客,也有清水英男这样的忏悔者。 有篡改教材的官员,也有在街头抗议的市民,我们可以不原谅,但不能把所有日本人都打成“敌人”,就像我们不能因为个别中国人的错误,就否定整个民族。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让仇恨绑架未来,我们的孩子,还要和日本的孩子在同一个星球上生活,与其纠结“原不原谅”,不如把精力放在“怎么避免重蹈覆辙”上,让日本正视历史,让亚洲建立反战机制,让世界记住“战争没有赢家”。 3500万亡魂的沉默,不是让我们“记仇”,而是让我们“记疼”,道歉或许不能抚平伤疤,但正视历史,才能让伤疤变成铠甲,毕竟我们活着的人,不仅要替逝者“讨公道”,更要替生者“谋太平”。
南京大屠杀史料震动日本:民众怒吼“必须认错”,真相藏不住了最近南京大屠杀的一批
【4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