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突然其中一名少先队员解下红领巾,以为是不得劲重新戴的

烟雨评社 2025-08-15 14:15:26

小学生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突然其中一名少先队员解下红领巾,以为是不得劲重新戴的,不料他竟然往前迈了一步将红领巾轻轻系在了“小英雄”颈间,另一名学生也将自己的红领巾给另一个“小英雄”系上,然后他们一起向“小英雄”敬礼鞠躬!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参观者们压低了声音,放慢了脚步,仿佛生怕惊扰了沉睡的历史。谁知,这份安静很快被一个孩子打破了。人群里,一个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突然在一座“小英雄”雕像前停了下来。他默默抬手,开始解胸前的红领巾。 周围的人一眼看过去,大概以为是孩子觉得勒得慌,想松快松快。可接下来的画面,却让所有人都愣住了。男孩往前挪了一小步,踮起脚,小心翼翼地,把那条鲜艳的红领巾系在了英雄雕像的脖子上。 男孩的红领巾不仅是少先队员的标志,也是他此刻能拿出的、最郑重的献礼。他系得那么虔诚,好像在完成一项无比神圣的任务。这已经不是一次普通的参观,而是一次精神上的交接。 不远处,另一个小女孩全程看在眼里,她什么也没说,也没有丝毫犹豫,只是默默地重复了同样的动作,解下自己的红领巾,为另一座“小英雄”雕像系上。之后,两个孩子并肩站好,齐刷刷举起右手,行了一个标准的队礼,再深深鞠躬。 这件事在网上传播开了,有网友评论:“从此,他们就能深刻理解,红领巾为什么会这么红。”以前,孩子们被告知红领巾是烈士的鲜血染成的,现在这两个孩子亲手将它献给英雄时,这个红领巾就又被赋予别的意义,这成了孩子们和英雄雕像连接的纽带。 有网友说:“尊重历史,所以雕塑上没有红领巾;薪火相传,所以雕塑上有了红领巾。”博物馆为了尊重历史原貌,雕塑自然是朴素的,孩子们的红领巾将过去与未来连接在一起。 人们纷纷称赞:“这是家长和老师教育得好。”这或许是爱国主义教育最理想的模样。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背诵标准答案,而是像春雨一样,润物无声,最后长出自己的行动。把孩子带到真实的历史现场,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去“互动”,远比课本上讲一万遍都管用。 更有网友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这才是《未成年保护法》应该保护的未成年。”法律的保护,不该只停留在身体安全层面,更应该守护和引导他们的价值观。像这样懂得感恩、尊重历史、心怀敬畏的孩子,才是我们最该用心呵护的未来。 几十年后,当这一代孩子长大,再向他们的后辈讲述红领巾的故事时,他们可能会说,那一天,他们把自己的红领巾,还给了它最初的主人。 信源:中国青年报

0 阅读:28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