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裸裸的污蔑!德国媒体《南德意志报》声称:稀土成为了中国勒索全世界的武器!得不到

卡哇伊马萨谈军事 2025-08-14 19:22:24

赤裸裸的污蔑!德国媒体《南德意志报》声称:稀土成为了中国勒索全世界的武器!得不到中国的稀土,就开始发文污蔑,更是给中国列出了三大罪状!

稀土不是一种元素,而是一组17种化学元素的统称,名字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它们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手机屏幕的流畅触感,离不开稀土元素镧;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性能,靠的是钕和镨;甚至战斗机的雷达系统,也得用上稀土材料,可以说离开稀土现代科技得“卡壳”。

全球稀土矿产量约35万吨,中国占了七成以上,加工能力更是高达全球的90%,这意味着全球几乎所有的高精尖设备,都得靠中国的稀土加工技术来“续命”。

这事让西方有点慌了,德国作为工业强国,汽车、机械、能源产业都离不开稀土,但自己却没多少底气,德国工业联合会曾公开表示,稀土短缺可能让德国制造业“停摆”,于是德国媒体开始放大招,试图把稀土问题上升到全球博弈的高度。

最近德国《南德意志报》发表了一篇火药味十足的文章,直指中国把稀土当成了“战略武器”,还列出三大“罪状”来“控诉”中国。

第一出口限制让全球供应链“窒息”,文章称,中国通过严格的出口配额和关税政策,控制稀土流向,优先满足国内需求,这让依赖进口的国家,尤其是欧洲,陷入原料短缺的困境。

比如2023年中国调整稀土出口政策后,德国风电设备制造商西门子歌美飒曾抱怨,稀土价格暴涨,生产成本激增。

第二稀土产业“垄断”威胁公平竞争,德国媒体认为,中国凭借低成本和规模优势,挤压了其他国家的稀土产业,像美国加州的芒廷帕斯稀土矿,虽然储量丰富,但加工成本高企,根本无法和中国竞争,文中还提到中国企业在非洲和东南亚大肆收购稀土矿,试图“掌控”全球资源。

第三就是我们用稀土来外交“绑架”国际关系,这三大“罪状”听起来挺吓人,仿佛中国在用稀土“勒索”全世界,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首先出口限制是为了环保和资源保护,稀土开采和加工污染极大,中国多年来承担了全球稀土供应的“脏活累活”,环境代价不小,中国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数据显示,部分稀土矿区土壤和水源污染严重,治理成本高达数百亿元,限制出口其实是为了减少无序开采,保护国内资源。

所谓“垄断”其实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中国的稀土产业起步早,技术成熟成本低,西方国家却因为环保标准高、投资不足,逐渐退出加工领域,这能全怪中国吗?再说了全球稀土储量并不集中在中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都有大把矿藏,问题在于他们自己没把加工链建起来。

德国媒体的“控诉”背后,其实是西方对稀土依赖的焦虑,欧盟发布《关键原材料法案》,计划到2030年将稀土加工能力提升到20%,并减少对单一国家的依赖。

美国也没闲着,重启了芒廷帕斯矿的加工项目,还和澳大利亚合作开发新矿,可现实很骨感:建一条完整的稀土加工链,少说要十年,投资更是动辄百亿美元。

反过来中国也在加速稀土产业的升级,2025年初中国工信部发布政策,鼓励稀土企业向高端制造转型,比如开发更高效的磁性材料和绿色提炼技术,与此同时,中国还在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稀土合作,比如在缅甸和越南投资矿产开发,确保资源多元化。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要“卡”谁的脖子,2023年中国稀土出口量达到5.2万吨,同比增长7.5%,主要流向欧洲、美国和日本,商务部还多次表态,中国愿意为全球提供稳定的稀土供应,但前提是公平交易和合理价格。

稀土这盘棋,归根结底是技术和市场的较量,西方国家与其“泼脏水”,不如沉下心来补短板,建自己的加工链,中国这边,也得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平衡国内需求和国际合作,毕竟稀土不是谁的“武器”,而是全人类科技进步的基石。

稀土这块“香饽饽”,让全球科技跑得更快,也让国际博弈变得更复杂,德国媒体的“三大罪状”,与其说是对中国的指责,不如说是西方对自身短板的不安,稀土不是谁的私产,而是全球产业链的一部分,中国的优势是努力几十年的结果,西方想追赶,也得脚踏实地,而不是靠舆论“甩锅”。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言!

0 阅读:30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24

用户10xxx24

2
2025-08-14 21:16

我就呵呵。霉国向来霸权,德国怎么不说霉国勒索世界?

猜你喜欢

卡哇伊马萨谈军事

卡哇伊马萨谈军事

卡哇伊马萨谈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