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美阿拉斯加会谈突发变数!就在普京和特朗普即将碰面的关键时刻,俄罗斯突然宣布外长拉夫罗夫加入谈判团队,这场原本就充满火药味的会晤瞬间升级。 原定于8月15日举行的美俄高层会晤,本该是一场全球瞩目的焦点事件。特朗普与普京的“面对面”会谈被安排在美国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甚至选址还一度考虑过设在美军基地,以突显这次会晤的分量。 然而,就在所有筹备几乎到位、世界屏息以待的时候,俄方突然抛出一个重大变数——外长拉夫罗夫将率团参会。 原本这场会谈是按“一对一”来设想的。对特朗普来说,他希望通过与普京的私密对话摸清俄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底牌,最好还能为一场三方峰会——包括泽连斯基——铺路,从而为自己的外交成绩单加分。 然而,拉夫罗夫的加入把这一切打乱了节奏。美国原本设想的“私人交锋”瞬间变成“团队谈判”,令白宫颇感意外。 拉夫罗夫,素有“铁嘴”之称,擅长强硬谈判,曾在今年3月的利雅得会议上就让美方吃尽苦头。俄方这次让他带团参与,几乎可以看作是一次战略升级——不再是“摸底试水”,而是要把所有问题都搬上桌谈。 这一步显然是在抢议程主导权,也向美方释放出一个信号:俄罗斯要的不是姿态,而是实质性的交换。 会谈地点选在安克雷奇,不仅地理上属于“中间地带”,有利于显示双方平等,还因为其历史背景——曾是沙俄领土——在某种程度上为这次峰会增添了一层微妙的象征意味。 而在这场风云突变的外交舞台上,其他相关方的反应也迅速跟上。乌克兰方面最为敏感,泽连斯基强烈反对任何“绕过乌克兰”的安排,立即展开外交动作,试图拉拢土耳其参与新的多方会谈。 欧洲的焦虑同样加剧。表面上,各国政要联合声明支持乌克兰,但私下却弥漫着对美俄私下达成某种妥协的担忧。 特别是欧盟在防务上对美国的长期依赖,使得它在这类高层博弈中始终有一种被动感。个别国家如匈牙利甚至明确表达不满,警告欧洲“如果不在谈判桌上,就只能在菜单上”。 对于特朗普而言,他本希望借此展现自己调解大国冲突的能力,提升国际形象,甚至可能作为诺贝尔和平奖的敲门砖。然而国内局势不稳,加州的暴乱和生日阅兵的抗议让他焦头烂额。 倘若这场会晤最终没有成果,反而变成争执不断的“外交事故”,对他的形象将是又一次打击。 总之,这场原本设想为两位领导人私下较量的峰会,因俄罗斯突然改变阵容,演变成了更复杂、更激烈的多边博弈。变数之下,乌克兰危机、美俄关系、乃至整个欧洲安全局势都悬而未决。
据说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可能要代替普京,去美国和特朗普在阿拉斯加谈判,普京是否察觉
【4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