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要拍风月片?”面对主持人的提问,徐锦江嘴角扯出一抹苦笑,灯光在他棱角

美食创意厨房 2025-08-14 16:48:52

“你为什么要拍风月片?” 面对主持人的提问,徐锦江嘴角扯出一抹苦笑,灯光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投下深深的阴影。“因为我看起来好色猥琐,舒淇与翁虹最喜欢和我拍戏了。” 话音落地时,台下的笑声混着几分复杂的意味,像极了他当年在片场听到的那些若有似无的议论。 1980 年代的无线电视艺员培训班走廊里,徐锦江总觉得自己的影子比别人矮一截。 同班的刘德华正被导演拉去试镜男主角,梁家辉抱着剧本在角落默词,而他递出去的照片总被副导演随手丢在一边。“你这张脸太凶,正派角色撑不起来。” 这句话像根刺,扎在他从广州美术学院退学来香港追梦的心上。 直到麦当雄兄弟找到他,让他在《省港旗兵》里演个眼神狠戾的悍匪,开机那天他对着镜子练了二十遍冷笑,没想到这一演就成了反派专业户。 片场化妆间的镜子蒙着层水汽,1993 年的徐锦江正用酒精棉反复擦着手。 隔壁化妆台的舒淇在试耳环,他突然站起来鞠了一躬:“等下拍亲密戏,要是有冒犯的地方,您随时喊停。” 那天他特意没吃大蒜,兜里揣着盒薄荷糖,镜头开拍前还不忘提醒灯光师 “多打点亮在她脸上”。 后来翁虹在采访里说:“徐锦江是唯一一个拍风月片还坚持先征求女方意见的男演员,他的尊重比台词还让人安心。” 投资失败那年的除夕夜,徐锦江蹲在租来的公寓楼道里数账单。 画廊倒闭欠下的债像雪球越滚越大,妻子刚生了孩子,保温箱的费用单上的数字刺得他眼睛疼。 麦当杰打电话来问他愿不愿意接风月片时,他攥着听筒的手在发抖,听筒里传来的 “片酬比反派高三倍” 像根救命稻草。 第一部戏上映那天,他躲在影院后排,看着自己那张被放大在银幕上的脸,突然觉得美术生时期画的大卫雕像,和此刻镜头里的自己一样,都成了被观看的对象。 《鹿鼎记》剧组的服装间里,鳌拜的盔甲压得他肩膀生疼。化妆师正往他脸上贴络腮胡,副导演跑来说:“刚接到风月片剧组的电话,问你能不能轧戏。” 他盯着镜子里那个凶神恶煞的角色,突然想起拍《玉蒲团》时,自己坚持让道具组把床换成硬木板,就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身体接触。 “告诉他们,拍完这部再议。” 他扣紧盔甲的铜扣,金属碰撞声里,藏着对 “演员” 二字的执拗。 颁奖礼后台的走廊里,徐锦江遇见了当年培训班的老师。对方拍着他的肩膀感慨:“真没想到你能把风月片拍出名堂。” 他低头看着自己手里的最佳男配角奖杯,这是他演法海时拿的奖。“不管什么戏,能让观众记住角色,就算没白演。” 他想起拍风月片时,有次 NG 了十遍,就因为导演觉得他的眼神 “不够色”,可他总在镜头对上时想起妻子的嘱咐:“再难也别忘了尊重人。” 舒淇转型后的第一个生日宴上,徐锦江递过去一幅自己画的牡丹图。 “当年多亏您照顾。” 舒淇笑着举杯,眼底的真诚像片场的柔光。他想起那些年拍风月片的 23 个剧组,每个女主角杀青时都会和他说类似的话。 外界的风言风语从未停过,有亲戚过年时故意把他的座位排在小孩那桌,可他抽屉里锁着的,是剧组场记们联名写的感谢信,感谢他在混乱的片场始终保持专业。 如今的画室里,徐锦江正给一幅油画上光。画布上的男人戴着牛仔帽,眼神里没有反派的狠戾,也没有风月片里的暧昧。 学生进来送茶时,指着电视里重播的《青蛇》问:“老师,您当年演法海时,是不是已经不想拍风月片了?” 他放下画笔望向窗外,阳光穿过树叶落在画架上,像极了 1990 年代某个片场的晨光 —— 那天他刚拍完一场戏。

0 阅读:85

评论列表

用户17xxx01

用户17xxx01

1
2025-08-14 22:59

凡高那个没有风月片

用户10xxx17

用户10xxx17

1
2025-08-14 21:24

法海不是徐锦江演的

美食创意厨房

美食创意厨房

关注我,关注娱乐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