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张作霖在杀与不杀李大钊之间犹豫不决,蒋介石的一封电报,让张作霖下定了

小牧童那小罡吖 2025-08-14 09:15:58

1927年,张作霖在杀与不杀李大钊之间犹豫不决,蒋介石的一封电报,让张作霖下定了决心......

1927年初,奉系军阀张作霖带着他的部队进了北京城,自封安国军总司令,表面上稳住了局面,其实底下到处抓人,尤其是那些推动革命的。北京街头到处是士兵巡逻,搜捕涉嫌革命活动的人。李大钊作为北方革命工作的关键人物,坚持在北京组织工人农民,推动国共合作。他知道风险大,但就是不肯走,觉得这时候离开就等于抛下大家不管。朋友们劝他躲一躲,他还是摇头,说工作离不开。

局势越来越紧,张作霖下令加强搜捕。李大钊只好转移到东交民巷的苏联大使馆,那地方是外交区,本来军警进不去。可张作霖得到列强默许,干脆派人硬闯。4月6日早上,三百多军警冲进去,抓了李大钊和六十多人,还搜出不少文件。抓捕后,李大钊被关进京师看守所,审讯就开始了。拷问者用各种手段逼供,他咬牙不吐半个字。张作霖还派杨宇霆去劝降,许诺高官厚禄,只要李大钊转向效忠张作霖和吴佩孚。李大钊直接回绝,说宁愿过苦日子,也要守住原则。

消息传开,整个社会炸锅了。北京各界人士联名上书,要求释放李大钊。西方国家也质疑张作霖违反外交规矩,苏联更气,直接抗议,还召回大使馆人员,威胁断交。莫斯科那边,十万工人上街游行,高呼反对张作霖的野蛮行为。张作霖呢,一开始还真有点犯嘀咕。李大钊名声大,杀了可能惹更大麻烦,社会动荡,舆论压力山大;可不杀,又觉得这人威胁他的统治,革命力量太强。杨宇霆甚至建议终身监禁,别杀,留着研究书啥的。张作霖给前方将领发电报问意见,大多回话说严办。张宗昌、孙传芳他们都主张赶紧处决。

张作霖左右为难,拖着不决。北京大学等九所学校校长联合递意见书,说李大钊是文人,从宽处理。新闻界也帮腔,登文章说李大钊私德好,不贪钱,帮穷学生啥的。国民党那边,有些人还想营救,因为李大钊也是国民党执行委员。张作霖面临多方压力,国际上苏联闹得凶,国内各界请愿书堆成山。他一度犹豫,是不是真要下狠手。毕竟,杀了这么有名的人,北伐军那边可能借机闹事,列强也未必高兴。

就在这节骨眼上,南方蒋介石的电报来了。蒋介石刚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清党抓捕共产党人,杀戮不少。他发电报给张作霖,说前方已公开讨赤,后方抓了要犯,拖着不杀,恐怕没法服众,得赶紧处决,以绝后患。这电报戳中了张作霖的心窝子,他最怕统治不稳,革命势力坐大。蒋介石这步棋,等于给张作霖壮胆,让他觉得南北联手反共,有靠山了。张作霖看完电报,主意定了,不顾各界反对,下令审判。

蒋介石为什么这么干?说白了,他和李大钊早有恩怨。1922年,陈炯明叛变,蒋介石疑心重,不想李大钊接近孙中山。两人主义不同,蒋介石忌惮李大钊的影响力。加上北伐时,李大钊在北方推动合作,对蒋的计划是个威胁。蒋介石发电报,不光是为张作霖出主意,更是想借刀杀人,清除异己。张作霖呢,本来就恨李大钊勾结苏联,刺探情报啥的,这电报一来,他觉得时机到了,得显示决心,稳固位置。

电报后,张作霖加速程序。4月28日,判李大钊等二十人死刑,押赴刑场。用绞刑执行,张作霖特意指示反复折磨三次,过程长达二十八分钟。李大钊没求饶,没低头,就这么走了,年仅三十八岁。事后,遗属被释放,但日子惨,警察监视,穷困潦倒。学校补发工资帮衬点。张作霖和蒋介石,这俩人手上沾满血,世人唾弃他们。

这事闹大,影响深远。李大钊牺牲,激起更多人反抗军阀和帝国主义。共产党继续斗争,国民党内部也分裂。蒋介石借此巩固权力,但也埋下隐患。张作霖呢,没多久就被日本人炸死,奉系衰落。历史就是这样,杀一人,点燃更多火种。中国革命从此更坚定,民众觉醒加速。说到底,这不是个人恩怨,是时代大潮,军阀和帝国主义注定被推翻。

0 阅读:70

猜你喜欢

小牧童那小罡吖

小牧童那小罡吖

天罡星,北斗七星的斗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