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老伴儿说:以后无论我们俩,谁先走剩下的那个就去养老院,不要去儿女那 说这话时,我们正坐在阳台的藤椅上晒被子。深秋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来,把老伴儿花白的头发染成暖黄色。他手里攥着刚晒干的枕巾,上面还留着洗衣液的清香,听完我的话,突然就红了眼眶。 这念头在心里盘桓了很久。前院张大爷的事就像根刺,扎得我总睡不着。他老伴儿走后,儿子把他接去城里住,不到半年就回来了。张大爷坐在门口晒太阳,见人就念叨:"住楼房跟坐牢似的,想下楼遛弯得等孩子下班,半夜渴了想喝水,摸黑找水杯都怕吵醒他们。"后来他儿子要换更大的房子,说房贷压力大,张大爷默默把养老钱全拿了出来,自己却在小区长椅上熬过了整个冬天。 我们俩的儿女都在外地。女儿在上海做会计,天天加班到深夜,视频通话时总说"妈你们照顾好自己就是帮我";儿子在深圳开网约车,早出晚归跑单子,去年冬天雪下得大,他在电话里急得直上火,说"想回家看看又怕耽误挣钱"。我知道他们不容易,上有老下有小,房贷车贷压得喘不过气,哪还有精力分心照顾我们? 去年我住院做白内障手术,女儿请了三天假回来。白天在医院守着,晚上还得抱着电脑改报表,眼圈熬得发黑。我看着她趴在床边打盹的样子,心里又疼又悔,觉得自己成了拖累。老伴儿怕我多想,天天说"孩子孝顺着呢",可他半夜去走廊抽烟的次数却多了起来,烟灰缸里的烟蒂总堆得满满当当。 有次跟老姐妹去参观新开的养老院,彻底打消了我心里的顾虑。院子里有花园,老人们坐在亭子里下棋,护理员推着轮椅带行动不便的老人晒太阳。食堂里三餐荤素搭配,每周还有营养师来指导饮食。最让我动心的是活动室,有人在练书法,有人在跳广场舞,还有人围在一起学用智能手机,比在家里对着空房子有意思多了。 回来的路上,老姐妹说她女儿一开始不同意,觉得把老人送养老院是不孝。"我跟孩子说,妈去养老院不是没人管,是换种活法,"她拍着我的手笑,"你看咱们现在能跑能跳,等真动不了那天,孩子就算想管,能24小时守着?养老院有专业护工,比他们瞎忙活强。" 我和老伴儿开始留意养老院的床位,拿着宣传单研究设施,像年轻时规划婚房似的认真。他总担心我住不惯集体宿舍,特意问人家能不能选双人间;我怕他闷得慌,打听有没有象棋室。有次工作人员笑着说:"叔叔阿姨你们这是提前考察啊?"老伴儿挠挠头:"提前备好路,省得将来手忙脚乱。" 这事没瞒着儿女。视频时跟他们说了想法,女儿沉默了半天,说"妈你们别委屈自己",声音里带着哭腔;儿子转来五千块钱,说"先存着,不够我再添"。我知道他们心里不好受,总觉得没尽到孝心。可做父母的,不就是希望孩子能轻装上阵吗?我们把自己照顾好,不给他们添负担,就是最好的爱了。 前几天整理旧物,翻出老伴儿年轻时写的情书,纸都泛黄了,字迹却依旧工整。他坐在旁边看我笑,突然说:"到时候咱俩谁先走,剩下的那个可得好好吃饭,别总想着省钱。"我捶他一下:"说啥不吉利的话,咱们得一起去养老院,天天在花园里晒太阳。" 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投在墙上,紧紧依偎着。我知道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可只要想到将来无论谁先走,剩下的那个都能有体面安稳的晚年,心里就踏实多了。养儿防老的老观念早该变了,真正的孝顺不是捆绑式的陪伴,是尊重父母的选择。我们把儿女养大,不是为了成为他们的负担,是希望他们能活出自己的人生,而我们,也该有属于自己的晚年时光。
别再怪大理走失孩子王一铠的父母了他们一直在倾尽全力的托举这个孩子王一铠是独生
【9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