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灵甫,你已经不是过去在陕西师范的那个学生了,现在无药可救!” 1946年6月,张灵甫要是听了他曾经在陕西师范的老师韩兆鄂的话,整编74师不但有可能投诚起义到解放军的阵营,他也不会那么早殒命! 但张灵甫当时的一句话让韩兆鄂老先生顿时直摇头:“张灵甫已经不是过去在陕西师范的那个学生了,现在无药可救!” 说完只能拂袖而去! 当时,恩师从陕西大老远跑到南京来劝告张灵甫不要当蒋介石的马前卒和发动内战的急先锋的时候,张灵甫到底说了什么让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如此气愤呢? 韩兆鄂,新中国成立之后曾经担任过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副省长,可以说在1946年陕西也是一位颇有名望的老前辈,也是关中一带的有名望的教书先生。 但很少有人知道,韩老先生曾经在陕西师范教书的时候,他的学生当中有一个叫张灵甫的人,当时书法出众还引起了韩老先生的关注,成为了他的“忘年交”,与于右任一起对张灵甫这个关中的后生青年较为关注。 韩兆鄂曾经考入过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攻读史地专业,也算是学有所成。 他在陕西师范教书的时候,张灵甫是他学生,两人也常有往来,都是后辈和前辈之间的往来,仅限于求学求思之上。 但是,1946年抗战结束的时候,张灵甫被王耀武和俞济时在背后的举荐,已经在2月份的时候被蒋介石在南京任命为第七十四军中将军长了。 6月份的时候,七十四军开始整编,何应钦和陈诚打算将整编师靠前的番号留给这支部队。 因为按照当时国民党军的整编计划,番号靠前的部队都是主力,也是按照这个逻辑来命名部队的番号。 例如,曾经的十八军就没有沿袭之前的番号被整编成了整编11师。 但是,七十四军的部分官兵却提出了看法,他们认为这支部队在抗战当中付出了太多人的牺牲,这支部队的番号是一种代名词,很多人都不舍得改名。 张灵甫于是请示王耀武,询问佐公的意见。 别看当时张灵甫已经升为军长了,也算是正式接管了这支王牌部队,但是王耀武依旧是这支部队的灵魂,根据后来张灵甫的部下、在孟良崮被俘的副参谋长李运良回忆,王耀武在1946年依旧对七十四军的军官任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也就是说,凡是74军营级以上军官的任免,张灵甫都要询问王耀武的意见,只有王耀武同意了之后这事儿才能成,张灵甫才敢向国民党的军事委员会提交任免报告。 从这也可以看出王耀武对这支部队有多么的关注。 当时,张灵甫请示王耀武关于七十四军整编之后要改番号的问题,并说出了军官们的意见,王耀武也表示同意支持不改,因为这支部队就是王耀武带出来的,抗战期间他倾注了心血。 于是,七十四军并没有像十八军那样整编之后改变番号,依旧采用了“七十四”这个整编的番号。 话说6月份的时候,正式整编完成第七十四师,并开始换装美械武器之际, 一位耄耋老者从陕西匆匆赶到了南京孝陵卫的整编74师的驻地并找到了师长张灵甫,张灵甫一看顿时热情招待了这位老者。 此人正是他当年在西安的陕西师范学校的老师韩兆鄂! 韩兆鄂此时来到了南京只为了一件事:劝张灵甫悬崖勒马,带领七十四师投奔我军,或者辞去师长的职务并放弃当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马前卒。 因为当时苏中一带的战况已经很明显了,国民党节节败退,在苏中,李仙洲、李天霞、李延年等人被被击溃,而张灵甫和韩兆鄂都清楚,蒋介石马上就会派遣整编后的七十四师前去救场了! 正是这个时候韩兆鄂来到南京劝说张灵甫,不要成为国民党打内战的牺牲品。 但是两人在席间却马上陷入到了尴尬无声,因为张灵甫听到他曾经的恩师劝他放下刚刚得到的军长职位,而且还是国民党第一精锐王牌御林军军长地职位,他顿时就有些不高兴了。 这可是他和李天霞等人竞争的你死我活得来的职位,也是他花了大力气在俞济时、王耀武面前艰难争取过来的支持,他怎么可能会这么轻易放手? 况且,张灵甫这个人顽固至极,是个顽固的反共份子。 早在1933年的时候他在胡宗南第一师任职的时候,就曾经在陕甘一带围剿过红军,而且他这个观念一直没变过,即便在8年抗战期间打鬼子的时候他也没有转变过来。 在当时韩兆鄂劝他,但即便是韩兆鄂是他曾经的恩师这个时候也劝不动了, 张灵甫更是当着韩兆鄂的面说:“国共不共存,当努力备战,切勿为对方言语所蒙蔽了!” 张灵甫这话说出来就是拒绝了韩兆鄂的提议,而且张灵甫对着恩师翻脸,让当时的韩兆鄂直接愣住了,气的不行:“张灵甫,你已经不是过去在陕西师范的那个学生了,现在无药可救!”他只能气愤的离开了孝陵卫七十四师的指挥部,张灵甫也没有出门挽留的意思。 第二天韩兆鄂就离开了南京,张灵甫也没有去送。 可见,张灵甫当时也是因为韩兆鄂劝他的一席话让两个人彻底闹掰了。 第二年的5月份,张灵甫在孟良崮殒命,不知道他会不会想起恩师韩兆鄂的好心劝说呢?
“张灵甫,你已经不是过去在陕西师范的那个学生了,现在无药可救!” 1946年6
凝眸观史流沙万尺
2025-08-13 23:08:09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