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毛主席参观安徽省博物馆,突然提问:鱼吃不吃人?众人惊讶陷入沉默 1958年9月17日,安徽省博物馆刚建成不久,就迎来了毛主席。这地方当时是安徽的文化新地标,藏品丰富,从青铜器到鱼标本,应有尽有。那天,毛主席在张治中、罗瑞卿等人陪同下走进博物馆,气氛既紧张又兴奋。工作人员早早准备好,就等着这位大人物的到来。 参观从大厅开始,镇馆之宝楚大鼎一下子吸引了毛主席的注意。这鼎高大威猛,上面刻满了复杂的云纹,看着就很有分量。他盯着看了半天,还开玩笑说这鼎能煮下一头牛,逗得大家伙儿乐开了花。之后,他走进水产馆,看到一堆鱼标本,有的长得凶巴巴,有的扁平得像盘子。讲解员黄秀英,23岁,年轻又有口才,负责带他看展品。她正讲到一半,毛主席突然指着一条大鱼标本问:“鱼吃不吃人?” 这问题来得太突然,黄秀英当场懵了,周围人也全愣住,没人吱声。过了一会儿,大家才反应过来,笑声打破了沉默。毛主席看大家紧张,又摆摆手说随便问问,气氛这才缓和下来。黄秀英定了定神,继续讲,毛主席听得很认真,还夸她讲得好。这事儿后来传开了,成了博物馆里的一段传奇。 毛主席是谁?1893年12月26日生在湖南韶山冲,家里是普通农民。他早年跑革命,吃过不少苦,最终带队推翻旧政权,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作为开国领袖,他不光有战略眼光,还有一手好诗词,文化底子深厚。他性格挺接地气,严肃时雷厉风行,放松时爱开玩笑,总能用几句话拉近跟人的距离。这次参观就是个例子,他对历史文化感兴趣,走到哪儿都爱问问看看。 那句“鱼吃不吃人”听着像玩笑,但细想想也有意思。鱼吃不吃人?现实里,大部分鱼不吃人,可有些凶猛的,比如鲨鱼,还真能要命。毛主席会不会是借这问题提醒大家,表面平静的东西下面,可能藏着危险?或者他就是想活跃气氛,让大家别太拘谨?不管啥意思,这问话都让人印象深刻。 这次参观不光是段趣事,也能看出毛主席对文化遗产的重视。他常说,搞清楚历史才能建好未来。博物馆的藏品让他挺感慨,他还特意嘱咐要保护好这些东西,别让后人没得看。安徽省博物馆那会儿刚起步,能让他留下这么一段故事,也算赚大了。 毛主席这人,生活中还有不少类似的幽默事儿。比如他跟警卫员聊天时开玩笑:“你叫长江,怎么不叫黄河?”跟将领说话时也爱拿名字打趣。这些小细节,说明他不是高高在上的领袖,也是个会跟人逗乐的普通人。这次问鱼吃不吃人,跟他一贯的风格挺像,既风趣又有分寸。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去世,82岁。全国人民都很难过,但他的影响一直都在。黄秀英后来在博物馆干了一辈子,晚年老跟人提起这事儿,说那条鱼不吃人,可毛主席的幽默让她记了一辈子。毛主席的风趣和智慧,早融进了咱们民族的骨子里,讲起来总让人觉得亲切又佩服。 那次参观后,有人猜毛主席是想用这个问题试试讲解员的反应,也有人觉得他就是随口一乐。不管咋样,这段历史听着就带劲儿。毛主席这么个大人物,平时忙着治国,还能抽空跑博物馆问鱼吃不吃人,你说稀奇不稀奇? 说到鱼吃不吃人,其实也有科学角度。大部分鱼类对人没威胁,但像鲨鱼、食人鱼这种,历史上还真有伤人的记录。毛主席问这话时,可能没想这么多,但这问题愣是把参观的气氛带偏了,从严肃考察变成了轻松一刻。 毛主席对文化的情怀也不是随便说说。他跑过不少地方考察,博物馆、历史遗迹都去过。他觉得这些东西不光是过去留下的玩意儿,更是咱们民族的根。安徽省博物馆能让他停下来问这么一句,也说明这地方确实有看头。 这事儿过去60多年了,现在听起来还是挺有意思。毛主席一句“鱼吃不吃人”,既让人乐了,也让人琢磨。他到底为啥问这个?是真好奇,还是有别的想法?答案估计没人说得准,但这问题愣是成了那次参观的亮点,至今还被人拿出来聊。
薄一波评价“毛刘邓彭”,客观公正一针见血,对毛主席感情很特殊1986年,薄
【2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