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全东南亚国家嫌弃,如今中国云南边境也在驱离罗兴亚人,这个民族怎么了?要知道,罗兴亚人遭人嫌弃的程度,那可是跟犹太人有的一拼的。 在东南亚的丛林与难民营之间,罗兴亚人像是一群被时间遗忘的流浪者。 他们的脚步从缅甸若开邦延伸到孟加拉国的边境,甚至悄悄踏上中国云南的土地,却始终找不到一块能被接纳的栖息地。 这种被整个区域厌弃的处境,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背后缠绕着百年的历史纠葛,宗教矛盾和现实冲突。 故事得从英国殖民者的算盘说起。 一百多年前,英国把缅甸变成殖民地后,发现当地的缅族人骨头硬,不愿乖乖听话。 为了稳住统治,他们想出个“以夷制夷”的法子,从隔壁的孟加拉弄来大批穆斯林劳工。 这些人就是后来的罗兴亚人,殖民者给他们划地,给他们特权,让他们帮着看管不听话的缅族人。 那会儿的缅甸,佛教是主流信仰,突然闯进来一群信伊斯兰教的“外来者”,还拿着殖民者给的尚方宝剑,本地人心里的疙瘩可想而知。 更糟的是,英国人不光在缅甸这么干,在锡金也把尼泊尔人弄过去制衡当地人,这种殖民套路就像在平静的湖里扔石头,搅起的涟漪几十年都散不去。 罗兴亚人自己也没想到,殖民者留下的不是安稳日子,而是定时炸弹。 二战的时候,英国组建了一支由罗兴亚人组成军队,想要用这支军队抵抗日军。 等到英军撤离之后,这支军队却没有带走,令人震惊的是,他们把屠刀对向了当地的若开族人。 寺庙被烧,村庄被屠,上万若开人倒在血泊里。 这血海深仇像种子一样埋在当地人心里,后来每次冲突爆发,都有人翻出这笔旧账。 缅甸独立后,事情本有过转机。 国父昂山为了团结全民族人民,共同建立独立政府,组织签订了友好协议,说好了各民族平等,罗兴亚人也能拿到公民身份。 可没过多久,昂山被“大缅族主义者”暗杀了。 继任的吴努搞起“缅甸化”,想让所有人都变成“缅族人”,语言、宗教都得改。这政策看着是一碗水端平,其实反而让极端民族主义更嚣张了。 到了1962年,吴奈温将军政变上台,直接不承认罗兴亚人拥有公民身份。 身份证被收,孩子上不了户口,连祖辈住了百年的土地都被划给别人。 罗兴亚人想反抗,却连支像样的武装都没有,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变成“无国籍人士”。 被赶出来的罗兴亚人,第一个想法就是回老家。 可孟加拉自己日子也紧巴,突然涌进来几十万难民,土地不够种,工作不够找,连水源都被挤占了。 难民营里火灾,疾病不断,当地人看着这些“外来者”,眼里的同情慢慢变成了怨恨。 孟加拉政府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说“我们不认识这个民族”,把他们堵在边境线上。 有人听说中国云南瑞丽好挣钱,就偷偷摸过来。 可有些人不懂得守规矩,偷东西,抢钱财,甚至欺负当地妇女。 瑞丽的老百姓本来挺和善,架不住天天被骚扰,渐渐也怕了,烦了。 疫情过后,政府按规矩把这些非法入境的人送回去,毕竟谁也不能让不守规矩的人坏了当地的安宁。 宗教和文化的差异更是让隔阂越来越深。 他们的长相,语言,生活习惯都跟本地人不一样,就算想融入,也像隔着一层玻璃。 更麻烦的是,有些罗兴亚激进组织跟中东恐怖势力勾连,拿着“圣战”的名义搞袭击,这一下,整个群体都被贴上了“危险”的标签。 对于这种局面的讨论,总有人说罗兴亚人咎由自取,也有人叹他们是殖民的牺牲品。 其实哪有那么简单?殖民者埋下的雷,民族主义煽的火,极端分子添的油,还有各国现实利益的算计,最后都压在了普通罗兴亚人身上。 他们当中,有想好好过日子的农民,有盼着上学的孩子,可外界看到的,往往是冲突和麻烦。 他们的故事像面镜子,照出殖民历史的伤疤,也照出民族国家构建中的阵痛。 或许什么时候,这些缠绕百年的结能被耐心解开,他们才能真正找到一个不用颠沛流离的家。
国际局势分析:阿富汗的做法,中国应如何应对?近期,阿富汗提出了让中国中期撤离
【109评论】【4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