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这家医院火了!”有孕妇发视频曝光该医院,说被那里的医生误诊了,差点就听信医生的话,把她的孩子流产打掉了! 一名孕妇怀孕7周时,她在廊坊市某医院做B超检查,结果显示“宫内早孕,未见胚芽”,医生直接建议做人流手术。 这个结果对任何一个准妈妈来说都是晴天霹雳,但这位孕妇没有立即接受,而是选择48小时后到另一家三甲医院复查,结果完全不同——“胎心管搏动,胎儿发育正常”。 两份相隔不到两天的报告,一个说没有胚芽建议流产,一个说胎心正常,如果当时听了第一个医生的话,一个健康的生命可能就此消失。 事情曝光后涉事医院最初的态度让人意外,医务科表示“流程合规,不存在误诊”,甚至说“不接受投诉可以去起诉”,这种回应方式很快在网上引发争议。 随着舆论关注度升高,医院态度发生转变,最终与孕妇达成和解,出具了书面致歉信,并承诺改进相关管理流程。 孕早期的B超检查确实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医学上胎芽和胎心通常在孕6—8周才能通过B超观测到,而且个体差异很大。 有些孕妇因为月经不规律,排卵期可能推迟,实际孕周比预估的要小,胎心出现的时间自然也会延后。仅凭一次B超检查就建议终止妊娠,这种做法本身就值得商榷。 完整的孕早期评估应该结合血HCG、孕酮等多项指标,综合考虑患者的月经周期、身体状况等因素。 这位孕妇的做法值得借鉴。面对重大医疗决定时,她选择了第二医疗意见,保留了完整的检查资料,在发现问题后及时投诉并寻求媒体关注。 如果遇到类似情况该怎么办?首先要保存所有病历和检查报告,这些是最重要的证据。其次可以与医院协商或向卫生健康部门投诉,如果协商无果,可以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或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在孕早期这样的敏感阶段,医生应该主动告知患者复查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而不是给出过于绝对的结论。 医院的投诉处理机制也需要改进,面对患者质疑时,“冷处理”只会加剧矛盾,真诚的沟通和及时的回应才是化解纠纷的正确方式。 在面对重大医疗决定时,寻求第二医疗意见是明智的选择,特别是在孕早期,胎儿发育的个体差异较大,单次检查的结果不应该成为最终判断的唯一依据。 这位孕妇的坚持最终拯救了一个小生命,但不是每个患者都有这样的勇气和条件,医疗系统需要建立更完善的机制,确保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 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需要在面对生命抉择时保持更多的谨慎和耐心,毕竟有些决定一旦做出,就再也无法挽回了。 网友热议: “这也太吓人了!要不是孕妇坚持复查,一条小生命就没了!医院必须给个说法!” “呵呵,现在知道道歉了?当初不是硬气得很吗?‘合规’两个字就能推卸责任?” “我表姐去年也遇到过类似情况,第一家医院说胎停了,第二家医院却说正常。现在孩子都半岁了,想想都后怕!” “医院让删视频就说明心虚!要是真没问题,怕什么曝光?” 信源:法治进行时 8月11日
那些年医生是如何嘴瓢的~🤣🤣
【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