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参与珍宝岛自卫反击作战立下战功,三次跳级任职,仅用5年时间,就当上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没想到,却受到转业处理,一夜之间变为了普通岗位,这究竟是发生了什么? 1969年,孙玉国的名字随着珍宝岛的炮声传遍了中国,他成了英雄,甚至得到最高领袖的接见和赞扬。 可谁也想不到,短短几年后,这位前途无量的年轻将领就从公众视野里消失,人生轨迹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在成为英雄前,孙玉国的人生和那个年代的许多人没什么不同,1941年,他出生在辽宁丹东一个普通家庭,是家里最小的儿子。 五岁那年父亲去世,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倒下,母亲一个人抚养几个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巴,解放军的到来,让他家的生活有了盼头,也让这个孩子心里从此对军人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 初中毕业后,他先在沈阳一家机械厂当了三年工人,有了份安稳工作,可心里那个从军梦却越来越清晰,最终,他还是穿上了军装。 从一名普通炮兵开始,孙玉国凭着一股韧劲,一步步干到了边防站站长,被推到了命运的风口浪尖上。 那段时间,中苏边境的火药味越来越浓,从1964年起,苏军就不断在边境寻衅滋事,到1969年初,已经十几次派兵登上珍宝岛。 1969年3月2日,战斗突然打响,正在带队巡逻的孙玉国一行人,遭到了苏军的猛烈偷袭,这位刚结婚不久的站长没有半点慌乱,反而异常沉着地指挥部队就地反击,短短五分钟,就将苏军小队就被全歼,孙玉国一战成名。 没过多久,不甘心的苏军动用了T-62主战坦克和装甲车,孙玉国再次展现了他不仅勇猛,而且有脑子的一面。 他指挥战士们巧妙地埋下反坦克地雷,利用地形设伏,这一仗,不仅打掉了一辆苏军当时最先进的T-62坦克,还击毙了一名苏军上校。 这两场干净利落的胜利,让孙玉国成了全国皆知的英雄,他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记一等功。 这份天大的功劳,成了他军旅生涯最强的助推器,战前,他只是个正连级干部,战后,他被破格提拔为团副团长,三年后升任团长。 到1974年,年仅33岁的孙玉国更是直接被任命为沈阳军区副司令员,这样的晋升速度,在解放军历史上也极为罕见。 然而,过快的晋升,意味着孙玉国缺乏与之匹配的政治经验和驾驭复杂局势的能力,他是一个优秀的战士,却未必是一个成熟的政治人物。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阅历尚浅的他,在时任中央副主席王洪文的指示下,不自觉地卷入了政治旋涡。 在总参某部煽风点火,甚至在未获军委批准的情况下,擅自调动了一个装甲师进京,这些行为,无疑为他后来的命运埋下了炸弹,1977年7月,孙玉国被停职审查。 他在珍宝岛立下的战功,已经用火箭式的提拔给了他丰厚的回报,现在,他犯下的政治错误,也必须自己承担责任,最终,他被处以严重警告,按正团级干部待遇转业。 1982年,41岁的孙玉国脱下了军装,被安排到沈阳一家兵工厂当副厂长,从大军区副司令员到工厂副厂长,这落差何止天壤之别。 可孙玉国没有消沉,他放下了过去所有的光环,一头扎进车间,跟工人们一起干活,甚至亲手修起了机器。 也正是这种务实的作风,让他迅速摸清了工厂的家底,在改革开放的浪潮里,他带着这家一度效益堪忧的老军工企业,成功扭亏为盈。 他在人生的第二个战场上,又打了一场胜仗,展现了一个军人宠辱不惊的本色。 很多年后,当一切风平浪静,孙玉国回望自己这起起落落的一生,心里最惦记的,不是位高权重时的风光,而是珍宝岛冰天雪地里的那场战斗,和那些永远留在那里的战友。
抗战时期,聂帅正开会,突然外面一阵枪响,他以为有敌袭立即冲出去。定睛一看,自己的
【2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