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就是名副其实的治沙女王,19岁时,因为父亲借的“一碗水”,她被迫嫁到荒凉的沙漠

月下影婆娑 2025-08-13 00:48:06

她就是名副其实的治沙女王,19岁时,因为父亲借的“一碗水”,她被迫嫁到荒凉的沙漠,新婚夜,她痛哭不已,想过自杀、逃跑,但都无济于事,没曾想,30年后,她的名字响彻中国,更是将自己的人生活成传奇! 1985年,新婚第二天,19岁的殷玉珍推开门,呼吸骤停,眼前没有路,没有院子,只有一堵齐门高的沙墙,把她和那个叫“外面”的世界,隔得死死的。 身旁那个叫白万祥的陌生丈夫,倒像看惯了似的,平静地拿起铁锨,在沙墙上挖出一条窄道。 殷玉珍低着头,跟在他身后,走出了那个地窖一样的“婚房”,放眼望去,是无边无际、吞噬一切的黄沙。 她本该嫁一个穿西装、打领带的城里后生,过上画报里的日子,可现在,她的人生好像一个笑话,一个念头在她心里疯长:她不认命。 多年前,她父亲在内蒙古放马,途经毛乌素沙漠时差点渴死,被一户人家的一碗水救了命。 人救了,情也欠下了,谁知几年后,这份恩情找上了门,那位已经病重的老恩人,临终前只有一个请求:希望殷父能为他的侄子白万祥找个媳妇。 救命之恩大过天,殷父没法拒绝,可这片黄沙漫天的“鬼地方”,十里八乡的姑娘一听,头摇得像拨浪鼓,无奈之下,他把目光投向了自己最心灵手手巧的四女儿,殷玉珍。 于是,一匹马,就把她驮进了这片沙漠。她对父亲的怨恨,像这沙子一样,填满了心。 新家是个不到四平米的地窖,昏暗潮湿,空气里全是沙土的腥味,没有家具,枯枝败叶是婚床,柴草就是被子,新婚之夜,她蜷在角落,眼泪无声地流,觉得这辈子完了。 她也曾想过一了百了,回门那天,她站在娘家村口的大机井旁,只要纵身一跃,一切痛苦就都结束,可母亲的身影总在眼前晃,她怎么也下不了决心。 绝望中,她也试过逃跑,可这片沙漠就是个巨大的迷宫,没跑多远就迷了路,饥饿和恐惧把她逼到崩溃,而每一次,都是那个沉默的丈夫白万祥,在她最绝望时找到她。 渐渐地,她好像接受了这种安排,后来,父亲来看她,看到女儿瘦得只剩一把骨头,一句话没说。 回家后,他就病倒了,没几个月便去世了,直到那时,殷玉珍才真正读懂了父亲的悔恨与无奈,心里的恨,也终于散了。 起初,为了排解寂寞,她把从娘家带来的两棵小树苗栽下,天天跟它们说话,而真正点燃她斗志的,是一锅被毁掉的粥。 那天,夫妻俩好不容易用玉米碴子熬了锅粥,一阵狂风卷着沙子袭来,锅灶瞬间被打翻,滚烫的粥还烫伤了她的脚。 那一刻,愤怒压倒了所有悲伤,她看着这漫天黄沙,发誓:宁愿种树累死,也不能被沙子欺负,这个疯狂的决定,丈夫白万祥全力支持。 1986年春天,他们用家里唯一值钱的一只三条腿的羊卖点,换回600棵树苗,在沙漠中种树,水成了难题,为了浇树,夫妻俩花了一个多月,硬是用手挖出一口30米深的水井。 为了不浪费水,夫妻俩更是十分节省水,恐害怕浪费,谁知,竟有100多棵树苗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就这一点点绿色,让他们看到了战胜沙漠的可能,从此,夫妻俩种树上了瘾,没钱买树苗,丈夫就去外面给人干活,把赚的钱全部用来买树苗。 她无数次哭倒在地,嘴里鼻子里灌满了沙,可哭完了,擦干泪,总结经验,又一次投入战斗。 就这样,四十年弹指一挥间,靠着这股不服输的劲,殷玉珍和丈夫把7万多亩的流动沙丘,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绿洲。 在政府的引导下,殷玉珍开始在绿洲上种果蔬、搞养殖,年收入超过百万,还带着周边的村民一起致富。 她的事迹传开后,赞誉、捐款从全国各地涌来,有专家特地送来航天育种的树籽,许多大学的年轻学生也跑来,听这个不识字的农村妇女讲怎么种树。 回过头看,当年那个站在井边想一了百了的绝望姑娘,哪里想得到,自己的人生能以这种方式开花结果。 她用一双布满老茧的手,把自己从命运的囚徒,活成了一位治沙英雄,她的故事也在证明,命运还是可以在一次次的反抗中,被自己亲手重塑。

0 阅读:34

猜你喜欢

月下影婆娑

月下影婆娑

月下影婆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