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浙江一小伙因车祸永久丧失了自主呼吸功能,父母多年来捏皮球5000万次,用自己的双手为儿子续命:“手指废了有什么要紧,只要还能动,我们就不会停下来。” 那个被磨得发亮的透明塑胶球,此刻正躺在浙江黄岩区山村的一张木桌上。 它边缘有些许裂痕,是六年里被捏破的第六个。 王兰芹伸出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拿起它,掌心的温度让球体微微发热。 这双手的主人,七年前还在地里种着橘子树。 2006 年 3 月的一个雨夜,23 岁的儿子付学朋在汽修厂下班后,骑摩托车被轿车撞飞。 台州市中心医院的诊断书像块冰:颈椎断裂,呼吸中枢坏死,终身瘫痪,离了辅助呼吸活不过三分钟。 肇事司机赔的 30 多万,在 ICU 里撑了两年就见了底。 付敏足把亲戚家的门槛都踏平了,借来的钱连带着家里的积蓄,填进医院的收费窗口,一共花了 110 多万。 2008 年春天,医生把一个呼吸球塞到他们手里:“这东西能顶呼吸机,就是得一直捏,一分钟 18 下。” 回家那天,王兰芹把儿子的床挪到窗边,自己和老伴的铺盖就铺在旁边地板上。 她捏上半夜,付敏足捏下半夜。 山里的冬夜冷得刺骨,王兰芹的手指冻得发紫,就把呼吸球揣进棉袄里焐热了再按。 三个月后,她的拇指关节肿得像个核桃,只能改用手掌压,压得掌根青一块紫一块。 有次王兰芹发高烧,付敏足一个人捏了 28 小时。 他不敢坐下,怕一沾椅子就睡过去,就蹲在床边,膝盖麻了就换条腿。 天亮时,他眼前发黑,扶着墙才没倒下,呼吸球的塑胶味混着汗味,在屋里弥漫了一整天。 2009 年夏天,女婿周国军在废品站淘了个旧电机,又找了个减速器,攒出个 “铁疙瘩”。 电机一转,连杆带动铁片压呼吸球,正好一分钟 17 下。 这东西吵得像台拖拉机,老两口却笑得直抹泪。 只是电费成了新愁,一天五六块,他们舍不得整天开,白天还靠手捏,夜里才敢插上电。 付学朋躺了十几年,身上没生过褥疮。 王兰芹每两小时给他翻一次身,用棉签蘸水擦他的嘴唇,喂饭时要一点点往喉咙里送。 他不能说话,看父母累了,就眨眨眼。 有回他四天没吃东西,王兰芹急得去村口小卖部赊了只鸡,炖得烂烂的喂他,他才小口小口地咽。 2013 年有记者来采访,这事才传开。 医疗器械公司送了台专业呼吸机,社会捐了五万多块,供电公司的人来了,说以后电费他们包了。 但老两口还是习惯捏球,付敏足说:“机器万一坏了呢?手捏着,心里有数。” 现在,付家老屋的窗台上,总摆着个装满凉水的搪瓷缸。 王兰芹捏球捏得困了,就蘸点水拍在脸上。 天刚蒙蒙亮时,屋里就会响起 “噗、噗” 的声,像座永不停止的钟,敲了五千多万下,还要一直敲下去。 看这新闻鼻子一酸,这哪是捏呼吸球啊,分明是把日子一天天干捏成了希望。 老两口没说过啥豪言壮语,就靠一双磨变形的手,把五千万次的重复熬成了儿子的命。 有人说这是执念,可换作谁的爹娘,能眼睁睁看着孩子没气?那台 “山寨呼吸机” 吵得像拖拉机,却是我见过最动人的发明 —— 里面装着女婿的孝心,更装着一家人不想散的念想。 后来有了专业设备,老两口还是信自己的手,这不是傻,是怕啊,怕机器一停,心里那根弦就断了。 在生死面前,普通人的坚持最有力量,哪怕只是重复一个动作,也是对命运最硬的较劲。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晚上睡觉,丈夫转身搂住妻子说:"来不?"妻子啪地把灯按亮,掀开被子下床就蹲在床头
【9评论】【68点赞】
灰叶
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俩口子太伟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