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戈津:“那些脑满肠肥的权贵早把崽子们藏到迪拜去了” 8月10日,俄罗斯上院议

冷冻国际 2025-08-11 19:58:47

罗戈津:“那些脑满肠肥的权贵早把崽子们藏到迪拜去了”

8月10日,俄罗斯上院议员、“巴尔斯-萨玛特”旅旅长、俄罗斯前副总理、俄航天集团前总裁罗戈津在电报频道转发了一名俄空降兵“特种兵大天使”的装备求助信息,并表示俄罗斯士兵急缺更多的物资援助,可那些掌握着钱袋的权贵们,却把自己的孩子们送去了海外!

罗戈津这番话一出来,真是像块石头砸进了平静的水面!作为俄罗斯前副总理且现在还在前线带兵的人,他在电报频道里转发的求助信息,还有那句“脑满肠肥的权贵早把崽子们藏到迪拜去了”,字字都带着火气,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无奈。

俄军前线的情况到底有多难?那位叫“特种兵大天使”的俄空降兵说得很明白。作战部队手里除了AK-74步枪、子弹和能填饱肚子的基本饮食,几乎啥都缺。

要知道,现在打仗早不是光靠步枪冲锋的年代了,特定型号的无人机得有吧?可他们手里的要么是杂牌货,要么数量根本不够,需求量得是现有数量的五十倍才能勉强应付。配套的电池、摄像头、天线这些耗材,更是天天告急。

而且士兵们在夜里执行任务,夜视仪是保命的家伙。可现在的夜视仪经常坏,坏了还没地方修,没了夜视仪,在漆黑的战场上就跟瞎了眼一样。无人机探测器、通讯设备、车载反无人机电子战系统,这些能防住对方攻击的装备,缺口大得吓人。连运输工具本身都不够用,弹药、物资送不上去,伤员撤不下来,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难题。

说难听点,前线战士们没有援助,手里没趁手的家伙,难道真要像罗戈津说的那样,沦为“乌纳和北约吸血鬼的活靶子”?虽然俄罗斯政治部对于“英勇牺牲”士兵的家庭有着相对不错的抚恤补偿,可谁都明白,俄军要是能给他们配上该有的装备,这些人当中很大一部分本来都是能活着回家的。

三年半的时间不短了,俄罗斯老百姓对前线战报感到疲惫,这确实能理解。日子总要过,柴米油盐的压力就在眼前,时间长了,注意力难免会被生活琐事拉走。可前线的仗还在打,战士们的需求一点没减。无人机飞出去得耗电,摄像头坏了就得换,夜视仪失灵了就得修,这些都得花钱,都得有人管。

更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的,是罗戈津点破的那句“权贵把崽子们藏到迪拜去了”。一边是普通家庭的孩子在前线扛枪,缺这少那地拼命;另一边是有权有势的人,早就把自家孩子送到安全舒适的迪拜躲清闲。这种对比太刺眼了。战士们在战场上保家卫国,背后却有人只顾着自家安危,连基本的装备保障都跟不上,这换谁心里能平衡?

打仗打的不光是勇气,更是后勤,是装备,是上下一心的劲儿。没有足够的无人机,就没法及时发现敌人动向;没有好用的通讯设备,战友之间都联系不上;没有反无人机系统,就得眼睁睁看着对方的无人机扔炸弹。这些装备不是可有可无的摆设,是能减少伤亡、决定战斗胜负的关键。

现在俄罗斯对于俄乌战争的募捐在减少,关注度也在消退,可前线的战士们还在那儿硬扛。他们也是别人的儿子、丈夫、父亲,他们的家人也在盼着他们平安回家。当初参军入伍,他们是为了守护国家,可国家要是连基本的装备都保障不了,连后方的支持都在减弱,这股子心气儿难免会受影响。

罗戈津作为在前线带兵的人,他看到的、听到的都是最真实的情况。他把这些话说出来,不是在唱衰,更不是在添乱,而是想让更多人知道,前线有多难,战士们多需要帮助。那些躲在迪拜的权贵们或许不用操心这些,但普通老百姓不能忘了,是这些在前线的年轻人,用血肉之躯挡在前面,才让后方能有安稳日子过。

罗戈津的指责也很明白:俄罗斯的权贵们发起了这场战争,那他们就不应该让战士们在前线既流血又心寒——这些士兵在前线所需要的不只是口号,更是实实在在的装备和支持,而不是让英雄们白白牺牲。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0 阅读:32

猜你喜欢

冷冻国际

冷冻国际

欢迎关注!